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烧烤王妃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白渡(1)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白渡(1)

《穹窿八部.古砦迷雾》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白渡(1)

四人来到路边的一块裸露的山岩下,远远地看见“放生河”三个用朱漆填写的石刻。这三个字,比较河边笔法古朴的三个行书字,是更为灵动活泼的草书,特别是“生”字,如果不是连读,基本上不能认识了。

余火炎道:“两个妹子,你们看,这三个字写得该是很有个性吧?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当今许多的所谓书法名家的字,和这三个字比较起来,那都算不上很高的水平了。我认为,这几个字的功力仅次于河边的三个字,即使不是李太白亲自书写,也应该是和李太白的水准相当的人书写的。不然,怎么敢在后面落款青莲李题……”

焦集芳跑到最前面,抓紧时间拍摄之后,惊呼道:“仪涵姐,余老师说得不错,落款上真的是写的李青莲题也!”

李文龙笑道:“阿芳啊,看清楚看明白,不是李青莲题,是青莲李题。”

王仪涵问:“李校长,这个‘李青莲题’与‘青莲李题’有什么区别吗?”

李文龙道:“这个,书法的落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不过,按照一般情况看,‘青莲李题’是作者亲自书写得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李青莲题’。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石刻版本的字,应该属于真迹无疑。”

焦集芳道:“既然这个是真迹,那河边那三个字没有落款,是赝品还是真迹呢?”

李文龙道:“我对此研究了很久。也查阅了大量同期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唐宋以来的书法名家作品。单从书法艺术所达到的水准而言,放在唐宋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属于名家作品之序列,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唐代大诗人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因他的诗名太大,掩盖了他的书法才华,其实他在书法方面也很有成就的。为了研究李白的书法作品,我们寻找了各种古籍,最终在故宫博物院找到了被鉴定为真迹的李白的书法作品《上阳台帖》。”

焦集芳道:“那上面的字和这儿的字是一样的吗?”

李文龙道:“不敢说是一样的,但其风格确实有神似之处。《上阳台帖》是李白所书自咏四言诗。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全文是‘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可见其真实性毋庸置疑了。”

王仪涵道:“根据您的研究,李白的书法作品有什么特色呢?”

李文龙道:“我自己对于书法钻研不深。我和夫人一起研究的,余老师可能说得更精准一些。”

余火炎道:“我对于书法也只是达到喜欢的层次,距离研究或者说欣赏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根据有关资料,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供大家参考。据孟綮《本事诗》记载‘玄宗命白为宫中行乐诗,二人张朱丝阑于前,白取笔抒思,十篇立就。笔迹遒利,凤峙龙拿。’其中得‘笔迹遒利,凤峙龙拿’我认为就是李白书法的主要特点。根据这八个字,我们再看‘放生河’三个字,是不是完全符合呢?”

焦集芳和王仪涵一边看山岩上的字,一边翻出河边上拍摄的“放生河”三个字,王仪涵点了点头,慢慢地说道:“不说不像,说了再看果真很像。特别是‘凤峙龙拿’四字,你们看,说得多么贴切!”

余火炎接着说道:“另据宋《宣和书谱》记载,宋廷内府收藏的李白书作计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两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爱酒帖》虽有宋克、沈度、王铎等跋文,但历代著录甚少。据此可间接证明,李白不仅擅长草书,也擅长行书,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啥河边的‘放生河’三个字为行书,而此处石刻为草书的原因——人家两样都擅长嘛。”

焦集芳道:“我们现在的人能写好一种书体都很不容易了人家李白可两种都写得好,我要隔时空为他点个大大的赞!”

余火炎道:“你的想法早就被人占先了。《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