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技术改造来实现开源节流,最终还要归集到人的问题上。
顾民生环顾一圈,没有管理人员主动回答人员优化的问题,然后他把目光落到了林立恒身上,点名,“小林,说说你的看法”。
林立恒作为本次合理化建议评审的特邀代表,原本只是旁听,没想到顾民生把难题出到他眼前。
林立恒先试探一句,“顾厂长,多余的人员各分厂内部消化如何?”
这马上招来三个分厂厂长的反对。
齐子良反驳道,“如果我们分厂内部消化,那这个技改还有什么意义?”
林立恒接过齐子良的话头,“这个技改的本意就是把生产线上的人员解放出来,那只有岗位递减了”。
岗位递减?
连分管人事的管炜都没反应过来,其他人更是一头雾水。
林立恒继续解释道,“用成熟的维修工来替代巡检,设备出了小问题能自行解决,这样效率更高”。
他的建议在杨园的方案上更进一步,杨园都惊呆了。
“那替换下来的巡检工呢”,舒皎月弱弱问一句。
“把全厂的巡检排个序,有维修技能的留用,淘汰下来的就到辅助岗位去”,林立恒说得很干脆,在场的人听得很惊心。
分管辅助岗位的陈锦石顾虑重重,巡检工从生产一线调到辅助岗,工资要减少一半,这些职工岂不要翻了天?
工会主席李柏舟同样感觉阻力重重,他支持推行改革,但前提是稳定。
顾民生权衡再三,先宣布散会,单独把厂部班子留了下来。
还是针对技改的话题,顾民生指着桌上的手稿说道,“这个方案应该是小林牵头做的,表面上是技术改革,实际上是人事改革,陈老厂长在任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个问题,但没人愿意啃这块硬骨头,我觉得这次是个好机会,不妨让年轻人在前面冲一冲”。
陈锦石、管炜、沐东飞和李柏舟,都表示同意。
“既然说到人事改革”,顾民生继续说道,“我们厂有些事,是积重难返,当然,首先是我的责任,比如用人问题,我就没有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回避制度,把自己的亲戚安排到分管部门”。
管炜脸色一变,“厂长,我也有这个问题,不应该把妹妹放在自己手底下”。
听着顾、管二人的话,陈、沐、李三人表情玩味。
顾民生继续说道,“要不趁这个机会,我们把人事关系理一理,赵姝调出厂办,管厂长你把管彤调离人事科,还是把分管工作调整一下?”
管炜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但沉默不是办法,片刻后艰难答道,“那我的分工调整一下吧,管人本来也不是我的强项”。
“另外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梳理一下”,顾民生把目光看向陈锦石,“陈书记,你管纪委,这事就交给你了”。
陈锦石也有难处,“除了我们厂的外,有些政府官员介绍的,还有些前任领导安排的,怎么弄?”
顾民生口气坚定,“还是那句话,对事不对人,能胜任岗位的就留下,不胜任的就调整,绝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最后顾民生又把话题绕到这次技改上,他建议成立一个工作组,由沐东飞担任组长,三个分厂厂长、陈剑飞、林立恒、赵姝、管彤和杨园为组员。
散会后,管炜来到人事科办公室,脸色阴沉问管彤,“那个杨园搞什么技改方案,
你知不知道?”
管彤从未见过哥哥脸色如此难看,战战兢兢答道,“我听他说过,主要是林立恒帮着弄的”。
“他干的好事”,管炜咬牙切齿说道,“这次他砸了多少人饭碗!”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口,就因为他的技改,导致顾民生免了他的人事权。
很快,厂办公示了第一批技改方案,杨园的“皮带机自动清灰改造”赫然在列。
“哟,这不是我们分厂的小杨吗”,围观人群中冒出夸奖杨园的声音。
蔡如辉乐了,“你们还挺高兴,好好看看,这个技改的目的就是把你们这些巡检工裁掉,傻不傻啊?”
人群顿时炸了。
建材厂巡检工好几百号人,一旦全面实行自动化,则这批人都要面临转岗或者下岗,一堆人围住蔡如辉,问他刚刚的话属不属实。
蔡如辉一指公示栏,大声说道,“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