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怕韩昭在后路袭扰他,决定先退后先剿灭韩昭。
可韩昭却没这想法。他又不真是韩馥的儿子。哪来的那么大仇恨,不死不休的去追杀袁绍。
韩昭现在想的却是韩馥给他的另一个遗产呢!
据后汉书上讲。常山国世家大族,在今年会组织一支千人队伍,由赵云带领下投奔公孙瓒。
按演义上讲,赵云是在冬季的界桥之战上救了公孙瓒的。
现在还是秋天,想来那支队伍,还没出行呢!
那可是常山赵子龙啊!怎么能不让韩昭动心。
所以什么抄袁绍后路。什么立为父报仇的人设。通通边去。
我就是要去常山。
韩昭打败了颜良,便直接改了到。从巨鹿直奔常山而去。
等袁绍派的文丑到时。这一路哪还有韩昭军队的影子。
袁绍得了消息时。满大帐得人都是惊了。
这韩昭攻伐锐利,隐匿无踪。
谁都不知道他到底想的是什么?
当大家以为他会在黎阳和袁军对峙时。他如鬼魅一般一举夺下了邺城。
对于邺城这个繁盛之地。大家都会以为他会不舍,应该固守之时。这个韩昭却是不带一丝留恋,弃城而去。
当大家以为他要逃走时。他却是北上抗袁以到了巨鹿。
当大家以为他杂兵弱旅不堪颜良万人征伐时。他却出其不意,以弱胜强歼灭了颜良。
当袁军害怕他袭扰后方时。他却又一次的无影无踪了。
如此人物。当真可怕。
满大帐的人都是惊惧。
袁绍再一次的发了飙。撒下话去,让巨鹿和安国两郡挖地三尺也要找到韩昭军队。
在袁军没头苍蝇似的找韩昭军队之时。
韩昭已经进入了常山郡地界。
待到常山国近前时。程奂便自告奋勇。
“将军,州牧大人在世之时,对常山相孙瑾颇有恩德。那常山橼张逸,张瓒兄弟也都是忠义之士。
某家不才也与他们有过交集。某愿入城与他们讲明道义。让他们来投。”
这常山守军已被袁绍征召去追剿韩昭。只留了不多在常山驻守。
韩昭放眼望去。那常山国,却是没有几处红色。
又想到孙瑾不久后便会派兵为韩馥报仇。
便答应了下来。
程奂去了常山国。果不其然。
那常山相带了满城官员,世家大族将袁绍留守的将军捆绑了出城来迎。
韩昭便让韩成接管了城防。
自己和典韦,程奂去赴孙瑾之宴。
席上常山官员先是欢迎了一阵韩昭。
又谈及韩馥。那孙瑾便是伏案痛哭。
“州牧啊!此一别竟是天人永别啊!”
韩昭听了也是满面泪痕。
“袁绍背信弃义之徒。我必杀之。”
张逸在一旁说道:
“那袁绍贼人,妄自为那四世三公之门。
公子要去山杀贼,某愿跟随。”
一时桌上许多人都出声附和。
只听席上一位小将只拿了杯酒一口饮尽。
“不知公子与若如何行动。”
韩昭从地图上看过去。
那人身上却是写着大大的两个白字——赵云。
韩昭倒吸一口冷气。那小心脏不争气的乱跳。
但这赵云不是由常山相荐举,带了兵去打袁绍吗?
怎么自己来了,赵云依旧把他当做路人。
突然韩昭想起赵云历史上的批语。
言主择臣,臣亦择主。赵云一生忠肝义胆,为国为民践行始终。为华夏统一奋斗终生。
“嘶!”
就这评语。赵云这评语怕不是为刘备准备的了。
赵云忠义所以可为韩馥攻打袁绍。但公孙瓒非明主,赵云观刘备志向。兴复汉室。欲要再造大汉。
简直对赵云有致命的诱惑。兼刘备爱护平民。赵云更是誓死追随。
可自己有什么?拿一个为父报仇去笼络赵云。怕是太过单薄。
自己要是说奉迎献帝。或许赵云能一时追随,但早晚和自己决裂。
毕竟自己凭什么给汉献帝打工呢?
韩昭想到这长叹一声。心中快速的想着对策。
“那袁绍乃我不共戴天仇人。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