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六弟凑结婚盖房子的钱,和婆家闹了好久,最后婆家才借了点钱给凌家六弟盖房子娶媳妇。
凌一并非想真的从她们这儿借到钱,她只是借“钱”这个东西,堵住对方打压赵小小自信的嘴。
果然,两家开始转移话题,聊到了今年过年在凌家过的事。
大姐二姐也有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最多就是等过完年初几的时候带点礼回家。今年两人是商量过和自己婆家争取回家过年,大姐那边是同意了,因为大姐夫不是独生子,还有兄弟姐妹,公婆被接去别的子女那儿过年了。
二姐这边则是选择了把公婆和小姑子一起接上,带回凌家过个大团圆的年。
两位姐姐拖家带口,只有大姐多出了五块钱,凌一总共就两个人,还有个赵小小坐腿上,却出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钱,怎么看怎么不划算。
凌一心里清楚,她一笔一笔都记着呢,这次回凌家,如果在凌家老两口那儿也借不到钱,所有凌家人就可以全断了,一次断干净,也避免了日后纠缠。
之所以要包车,是因为七里屯比大山村还要闭塞,路更难走。大山村好歹还有一户人家有三轮车载人,每天拉人进出大山村,而七里屯连三轮车都不爱进,所以得自己花钱包车进去。
七里屯以前大家都穷,但近几年凌家人的日子好过了些,因为她们家五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以及四女儿也就是凌一原身,都对弟弟和娘家人很好,逢年过节送礼送钱,弟弟盖房娶媳妇都出了钱,这让七里屯兴起了一阵扭曲的“重女轻男”思想,觉得生女儿好吸血,都羡慕凌家女儿生得多享福。
事实上,也不是凌家人有“先见之明”,而是她们碰巧前几胎都是女儿,为了生儿子才一直生,又和屯里那些溺死、掐死女婴的人家稍有些不同,把女儿们都养大了。
大姐二姐从小就知道屯里有人家会把生下来的女儿都给想办法弄死,所以她们觉得自家爹妈把她们养大,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
三轮车把凌一等人送到凌家门外的马路,凌家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五妹出去打工几年,挣了钱又回来给家里添置了不少家具,房间多,大家挤一挤就能睡,她今年相亲还带了男朋友回来见家长,凌家除了儿子结婚那年,已经很少有这么热闹的时候了。
不过,凌家二老看见大姐二姐一家开心得很,脸上的老皮笑得直哆嗦,看见凌一却不那么开心。
原因也很简单,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离婚就等于外面的“脏水”又流回家里了,她们怎么高兴得起来。不管是在七里屯还是在大山村,离婚的女人都会被骂丢人,被说是弃妇,说是二手货。
更别说,凌一还牵着赵小小。不仅离婚了,还带着拖油瓶女儿。稍微令人觉得好受一点的是,幸好带的是女儿,不然二嫁不好找男人。男人爱儿子,但只爱自己的儿子,你和前夫生的儿子,男人可不待见。
但是大过年的,不高兴也不好在外面直接说出来,凌家二老和老大老二一家寒暄完,还是招呼着凌一母女回家坐。
可就在这时,屯子下坡的马路上,传来汽车引擎和喇叭声。
一辆白色的小轿车从屯口一路往里开,都在凌家人以为是屯里谁家发达了开上小轿车的时候,这辆小轿车停在了凌家大门口。
第17章 叙旧
副驾驶坐着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年纪和凌一差不多,肚子约莫有五六个月大,穿着宽松的棉衣,手搭在男人手臂上,被男人搀扶着从车上下来。
凌一牵着赵小小没反应,其他人反应大着呢。
大姐二姐瞪大眼,大姐声音大得附近几户人家都能听见:“三妹?”
“天哪,三妹你回来过年啦,怎么都不跟我们几个说呀,你说了我们就接你去了。”
原来这就是凌家的三姐,只比凌一大两岁,是家里唯一一个远嫁他省的人,听说是嫁给了一个g省男人,挺有钱的,但是自打嫁出去后,就没怎么回过家,家里人没少背着她骂白眼狼。
三姐表情不屑中透露出一丝嘲讽,半点不给大姐面子:“接我?咱俩谁接谁呢,我这小车可坐不下你们一家六口。”
说完,三姐看向凌家二老,不冷不热地喊了声:“爸,妈,我好多年没回来了,今年回来看看你俩。”
嫁出去的女儿不回家过年也不算什么大事,至少对凌家人来说不算,但除夕不在家过,跟婆家过很正常,你初几都不和家里走动,那就有些冷漠了。
而且老三是几个嫁出去的女儿里唯一一个没有拿钱给老六娶媳妇盖房的一个,让老两口好生不满。
然而,现在看到老三两口子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