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韩春很聪明,也很刻苦,就是有时候性子比赵小小更急,做事急躁,夏风说过她几次,但是本性难改,还是因为急躁出了很多问题。
即便如此,夏风还是希望她能继续读下去。
一边和韩家人吃着饭,夏风一边把自己碗里的肉分给韩春,韩春又把肉夹给奶奶和爷爷。
夏风见状,再分了一点出去,把自己饭盒里的肉都分没了。结果,凌一扒拉了几块肉放夏风碗里。
对上夏风惊讶的表情,凌一平静地说:“你嫌弃我的口水吗?我还没动筷子。”
夏风赶紧摆手:“不是不是,我是好奇……”
凌一认真凝视夏风,疑惑道:“你好奇什么?”
被凌一这么认真地看着,夏风反倒不好意思说出口了,于是转回正题,趁吃饭的时候问韩春:“你期末时跟我说下学期不来上学了,是什么意思啊?是爷爷奶奶不允许吗?”
话没说话,夏风又扭头跟韩家二老说:“叔叔阿姨,你们不知道,韩春啊,在我们班上成绩可好了,如果能认真读下去,以后读初中,考高中都没问题。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谁都不能阻止适龄儿童上学的。”
“你们要是担心学费的问题,这个不成问题,一个学年也才十块钱,哪怕是上了初中也才二十块,如果你们实在拿不出这个钱,我……我也可以垫付的。”
要是所有学生都让夏风垫付,她怕是承担不起,但一两个学生,她还是能承担起的。原本剧情里她为赵小小垫付了学费,现在也能为韩春垫付。
老两口“哎哎”地听着,还很认真地回应,浑浊的眼球里有水珠在打转。
“夏老师,你有这份心,我们全家都谢谢你。但是,我们真的不能让春儿再去读书了。”
夏风心凉了半截儿,还是不死心,继续劝说:“学费不是问题,我能……”
“不光是学费,”韩春奶奶摸着韩春的头,止不住地唉声叹气:“从我们这儿到茶水镇去读书,春儿要凌晨摸黑起来,走看不见光的山路出去,还要趟水过河,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但是那条河,不知道淹死过多少人,那水里是有水鬼的。我们把她的鞋子没收了,她硬是光着脚也要去,你可知道,就在六月的时候,我们同村有四兄弟,跑去上游玩水,一个淹着了,另外三个去拉,结果呢,哎哟,四兄弟都没了。”
“这四兄弟最大的十六了,最小的跟我们家春儿一样大,你说说,我们哪里还敢让她再去上学走那条路。”
小孩下河淹死的事,在茶水镇每年都会发生,有时候汛期严重,还不止一起。无论学校和家庭如何明令禁止不许下河游泳,但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是锁不住的,总有不听话的会冒险下水。
幸运的呢,能在日后回忆起来觉得这是自己美好的童年,不幸的呢,就只能成为同学朋友口中那个“以前我读书那会儿听说有人淹死了”事件的主角。
若韩家只是学费出不起,夏风觉得自己垫付就垫付了,十块钱而已,一学年那简直不要太划算。可不只是学费问题,走不出的大山,渡不过的大河,一样样都把* 韩春困在这里。
夏风自己的家境是不错,但父母本就不支持她来这里支教,没有给过她多余的一分钱。生活费和房租全靠支教给的补贴,若非还有个凌一精打细算,两人搭伙能省不少钱,夏风自己那八百块补贴,怕是不够用。
修桥修路是必须的,但不是夏风能决定的,她不是什么工程师,也不是什么当地政府的官员能拍板做决定。她可以来一趟韩家坝又是乘船又是坐摩托车,一天来回就是七块钱,一个月就是两百一十块。一学期少说也有四五个月,那一学年呢?
天知道,这对给十块钱读书都难的韩家来说,两百一十块意味着什么。
出不起车费,就只能自己走,且不说走出来要几个小时,就是走出来之后,也要面对大河,韩家爷奶不愿意韩春淌水过河。
已经失联五年不回家的儿子媳妇,韩家二老是不抱希望了,唯有眼前的韩春,是她们相依为命的孙女,无论如何,她们都不希望她再冒险上学了。
所以,无论夏风怎么劝说,老两口都不同意。不读书,韩春也能活,她能干活能种地,以后能嫁人能吃上饭就够了,别死就行。
后来跟韩家人聊到下午,韩家人就不好意思地请夏风二人离开,她们下午还要干农活。而且,夏风二人约好的摩托车也要在三点前出发。
无奈,夏风失望离去。
她没想到,自己的这一趟,满怀信心地来,竟然会这般无奈地离去。
下山的路没比上山容易,夏风回头再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