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起。
凌一听着赵小小在那头跟三姐说话,猜到了三姐是故意从赵小小那儿打听什么东西,于是稍微拔高音量,故意问夏风:“那韩春读书的事能解决,还有几个学生呢?”
夏风顿时又焉了:“还不知道,明天再去走访一个学生看看情况,最好不要再是韩春这种情况,不然我们家也住不下几个学生啊。”
一个韩春还好,要是再来个韩夏韩秋,这她们客厅难不成爆改成宿舍吗?
就算她们想,人房东肯定也不乐意啊,客厅凌一的菜品柜和缝纫机没地儿放,还要开门做生意呢。
但无论如何,如果韩春这事能解决,至少能帮一个是一个。
熟料,正当夏风和凌一商量明天再去一趟韩家坝,劝说韩家老两口让韩春读书期间在她们这儿住时,赵小小蹬蹬蹬跑过来:“夏老师!三姨说有事要跟你讲。”
夏风一愣,有事跟她说?她和三姐没啥可聊的吧,平常聊天那也都是大家一起说话,就她们两个人,有啥可说的?
但赵小小拉着夏风的手,把她往电话那边拽。
凌一回头看着夏风的表情从疑惑到震惊,再到狂喜,大概猜到了三姐和夏风说什么了。
果然,把电话递还给赵小小后,夏风迫不及待地跑来要和凌一分享这件喜事:“凌一你知道吗?三姐刚才说,她们年初就有要回来资助茶水镇中小学建校舍和食堂的想法,还想说在这里建厂,既能促进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得到国家政策扶持,扶持减免的税收部分,她们还能拿出一部分来单独资助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
三姐还说了,建学校宿舍是给中学小学一起建的,而且肯定不可能立刻建成,只能新学期先资助几个学生,先解决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比如韩春,至少三姐能资助她的午饭晚饭,还有上学渡河的船费,一学期两百块,怎么也够了。大不了,从韩家坝到莲江边的山路还是照常靠两条腿走,等到了河边,水路危险,就让韩春坐船。午饭在学校食堂吃,晚上也吃饱了再回家。一天来回的船费也才一块钱,一个月三十块,一学期也就一百来块钱,剩下的几十块,就用来买书本教辅资料啥的。
三姐还说,她们就别想着把韩春接来家里住了,她从夏风那儿问过韩春家的情况,人老两口就只有韩春一个孙女可以依靠,你把人给接走,老两口哪里放心。别说是老师了,就是韩春的爹妈来了想把孩子接走,老两口怕也是不让。
夏风激动到不行,难以控制地伸手按在了凌一的肩膀上:“这真是太好了,三姐人太好了,肯定也是看在你和小小的份上,想着能帮就都帮了,这下好了,不仅一个韩春有希望了,千千万万个韩春都有希望走出大山了。”
其实,凌一想,就算没有她和赵小小跟三姐的那一层亲戚关系在,三姐也会资助茶水镇中小学,因为原剧情里原身重男轻女,赵小小更是从不曾和三姐有过多接触,但三姐依旧拿出了钱来开厂、建校舍。
就好比,哪怕没有凌一和赵小小,夏风依旧会在之后的某个时刻,再去走访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读书的家庭。
凌一的参与,改变的是这些事到来的早晚。凌一认为,在这之中,她并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早或晚,该发光的人总会发光,该照亮无数人前路的明灯也不会因为她未曾到来就熄灭。
但凌一不知道的是,早晚的顺序很重要。早一刻,或许就能照亮更多人。
夏风或晚或早都会去走访许多家庭,但在凌一不曾掺和的那条时间线里,夏风到底还是因为分、身乏术,错过了韩春。
错过韩春对夏风来说没什么大的影响,但对韩春来说,却是她的一生。
有了三姐的承诺和帮助,夏风兴奋到晚上睡不着觉。三姐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她肯定不会食言。
第二天夏风再次踏上了进韩家坝的路,凌一双休的第二天也跟去了。
在夏风的劝说下,外加她承诺说学校这学期有资助名额,一学期能申请到两百块的资助,船费够了,多余的钱还能给孩子买双能穿的鞋子,韩家老两口也是千恩万谢,对夏风止不住地感谢,就差没老泪纵横了。
韩春得知自己能去上学了,欢呼一声,突然想起自己一个暑假没洗的书包,哀嚎一声,赶紧去把书包洗了。
离开学不远了,夏风从韩家坝回来,第三天又要赶着去给别的学生家访。除韩春以外,还有大概八名学生在上学期期末透露过下学期可能不来的意思,夏风对比着学生家庭信息的名单,挨个去找。
一天走一家,好歹是在开学前把这些家庭都走了个遍。后面几天凌一就没跟去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