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在屋里待一会儿。
等暖和了再回去。
“先生适才在练字啊?”
刘备瞧见李翊桌上铺着一张黄纸,写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
刘备看罢,忍不住叫出一声好来。
李翊笑着问道:
“主公是夸我的字呢?还是夸这句话呢?”
“这写得字好,话写得更好!”
刘备啧啧赞叹:
“圣人云三立三不朽,先生能写下此言,备亦受益良多。”
“日后当有此言为志,与先生携手共进。”
其实李翊也只是单纯练字写着玩儿的,他刚刚还打算写《出师表》呢。
幸亏没写,不然被老刘看见就尴尬了。
“既然主公此时不睡,正好翊有几件事情要与主公相商。”
“本来想明天再说的,既然主公来了,便此时说了吧。”
刘备闻言一凛,牵唇笑道:
“巧了,备也有一件事要与先生商议。”
啊?
原来你不是来送衣服的啊?
“不知是何事?”李翊问。
“还是先生先说罢”
行……
李翊微微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
“今天下板荡,群雄并起。”
“草莽龙蛇,小则据县霸乡,大则跨州连郡。”
“值此乱世之际,当更要固根制本。”
“中以然者,此翊所以为之故也。”
“徐州外部虽定,然内事仍需解决。”
刘备认真听着,继续问当解决哪些事务。
李翊晚上头脑依旧清醒,有条不紊地说道:
“自桓灵以来,繁礼多仪,浪费成性,我等沿途所过郡县,多有攀比之风。”
这是李翊的亲身体验。
他们大军回下邳途中,沿途经过不少县乡。
当地无论是县令还是村里的里正,都竞相前来,夹道欢迎刘备。
并且所用之物,过于铺张浪费。
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倘官员心思皆在谄媚上级身上,又如何能够安心治理百姓,为民请命?”
“况地方官员尚且如此,遑如本地官员?”
刘备颔首,捋着胡须,沉吟道:
“此事备也注意到了。”
“徐州继自陶恭祖,陶公在时多以奢靡闻名,徐州上下,皆有效仿之心。”
“光去岁开支,便造成大量浪费。”
“今子玉提出的正是事宜,若不尽早整顿,文恬武嬉之象早晚遍布全州。”
徐州之前在陶谦与陈登的整顿下,富得流油。
可陶谦却并没有用这笔财富来养民,反而大量购置田产,导致徐州土地兼并严重。
其部将光曹宏一人,名下财产就多达数百万。
前下邳相笮融更是恐怖夸张,直接卷来上亿的钱粮润去扬州。
同时陶谦为了打压黄巾军,抑制太平道教,大力扬佛。
该说不说,陶谦抑制的很成功,徐州境内还真没有爆发过像青州那样规模的黄巾军。
但问题是他太成功了,成功得有些矫枉过正了
陶谦在徐州修建了大量的金佛寺。
用铜制作佛像,黄金涂抹像体,锦彩缝作像衣,悬挂九层铜盘。
这种规模的建造方式,都极大损耗了徐州的国力。
而且之后曹操屠徐州时,还把能抢的金佛都给抢了。
等于是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此外,陶谦还修建了大量的重楼阁道,每楼可容纳三千多人。
为得就是让他们课读佛经,并让界内以及邻郡崇拜佛教之人来听经受道。
再用这种方式招纳其他人,前后远近来到的人有五千多户之多。
在农业社会,一个农耕文明里。
人们不去从事农业生产,而去念佛诵经,都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子玉所言甚合事宜,回头我便下令。”
“徐州境内严格禁止铺张浪费,禁止钻营谋私!”
微微一顿,刘备又接着补了一句,“下来我在找麋子仲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拟定一个具体的章程。”
李翊接着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