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连连。
他们平生尚未见过如此阵势。
“这便是陷阵营的威力么?”
刘备主动发问,感慨不愧是军师力荐的人。
一群新兵蛋子,才半个时辰,愣是能够被高顺调教的虎虎生风。
像是征战了多年的老兵似的。
徐州乃是四战之地,三面环敌。
除了北面琅琊有些山岭可以阻挡敌军之外,剩下地方皆是一马平川。
所以只能靠战士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道高墙,用来防范敌人的进攻。
“陷阵营健儿善于攻坚,我等自立徐州以来,多为防守战,鲜少攻城略地。”
李翊在一旁为刘备耐心解释,“有此陷阵先登之士,日后攻城略地,将大有裨益。”
史书记载高顺的陷阵营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说起来,历史上老刘就被高顺击败过。
当时在小沛,吕布派高顺来攻打,老刘没挡住。
然后曹操又派夏侯惇过来帮老刘一把,结果又没打赢。
可见高顺不止会练兵,指挥作战也是相当不错的。
刘备不觉喜上眉梢,拉着李翊的手,感慨道:
“军师费了良多心思,为我徐州谋划,备实在感激不尽!”
少时,
高顺走了过来,向刘备拱手一礼。
“使君,这支新锐可以训练。”
刘备微微一怔,“原来高将军适才是为试炼人手。”
高顺点了点头,非常实诚地答道:
“兵者,生死之地,非勇者不能任尔。”
“若欲训练陷阵健儿,须选勇猛者,出列受命。”
“然使君这批健儿,皆壮士勇猛,可充先锋。”
高顺说这话时,虽然平静,但内心实则波涛汹涌。
暗叹刘备在徐州已拥重兵,竟还能招募到这么多精壮之士。
其人在徐州是多有名望?
其实,这群新兵是刘备准备了很久,才凑齐的。
他们的父母亲人大多死于战乱,现下无依无靠。
这些人皆怀着对仇敌的痛恨,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同时,也有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多年的战士,他们的孩子,有的也被选了进来。
刘备在这些人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之所以个个龙精虎猛,身强体壮,除了每日的训练外,他们的伙食也是最好的。
每日每天可分配到一升的口粮供应。
并且不时会有鱼、虾、肉禽类的赏赐。
之所以敢这么搞,主要得益于李翊推行的屯田政策。
徐州并不缺水,大量的水田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更有利曲辕犁的发挥。
光是在广陵,就能够做到一年三熟。
后世所谓的只有宋朝占城稻出现时,水稻才有一年三熟。
其实占城稻并不是宋代的。
它甚至都不是东汉才有的。
早在西汉时期它可能就已经存在了。
2007年11月,在对荆州被盗的谢家桥一号汉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就从中出土了一批西汉古稻。
在对古稻进行分析后,发现古稻性状与野稻、早期古稻和粳稻都不相同。
而比较接近籼稻,因此被认为属于倾籼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
包括《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也认为,宋代以前便已经有籼稻了。
所以在徐州推广水稻的种植,如不出意外,是可以使粮食产量翻个三五倍的。
等到明年春天,徐州便能收获一大批粮食。
得益于此,刘备除了大肆购买战马,扩建骑兵之外。
也开始扩军,给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部曲都各自扩充了一千人。
然后,在李翊的建议下,挑选一些敢死之士,重点培养。
训练好之后,用来先登陷阵。
好巧不巧,吕布来了。
他麾下刚好就有一位能够训练陷阵之士的名将。
在李翊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帮高顺留在了徐州,让他帮忙训练陷阵营。
“若要顺替使君训练陷阵健儿,倒也不难。”
“可若要将这些人皆练做陷阵营,却难呐。”
高顺向刘备如实汇报,表示自己训练不了这么多人。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