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如今我们河南几家各自为战?”
李翊阐述了,此时与曹操交兵的不合理性。
后世很多人说袁绍内部就是因为谋士太多,战略方案太杂,才败给了曹操。
这些河北谋士提出的战略方案其实都没什么问题。
袁绍随便贯彻用一个,都能轻松击败曹操。
袁神的实力便是强大至此。
此外,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了十一万大军在前线,而曹操只拉出了两万人到前线去。
但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河南,是不可能只拉的出两万人的。
这是因为曹操的地盘位于四战之地。
西边有关西诸将,南边有刘表,东南有孙策。
而内部还有汝南黄巾在后方捣乱,曹操都不得不分兵去守。
这才是造成袁曹两家兵力悬殊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刘备与曹操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是腹背受敌。
而袁绍只要统一了河北,专心向南就再无顾虑了。
除黄河之外,能阻挡袁军南下的,就只有曹刘两家了。
所以曹刘此时争斗是非常不明智的。
按李翊的估算,老刘想要单抗袁绍,至少还得把整个扬州吃下来,然后再发育个两三年。
以徐、扬二州之力,才能勉强与袁绍相抗衡。
毕竟李翊纵然有通天的本事,这徐州的地盘也就这么大,生产潜力哪怕透支了,也不可能跟整个河北相抗衡。
“两弱联合抗一强,断无连强击弱之理。”
“今我等与袁绍结盟,只是权宜之计。”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和袁绍结盟,只是单纯不想跟他为敌罢了,自己好偷偷发育。
“今袁绍在北方之敌,仅公孙瓒一人耳。”
“我知此人虽是主公旧友,但其自杀刘伯安之后,记过忘善,睚眦必报,重用奸佞。”
“此乃败亡之举,我料其再过个两三年,便为被袁绍所灭。”
提及公孙瓒,刘备忍不住叹了口气。
作为此前的老大哥,刘备真不知说他什么好。
他脱离公孙瓒,来徐州创业,其实就是因为公孙瓒性情大变,尤其还杀了汉室宗亲的刘虞。
此举令公孙瓒大失人心。
刘备对他也是失望已极,索性离了他,来徐州找陶谦了。
“备遥记得伯圭兄此前与袁绍交战时,数败于他,未见有颓势。”
“不至于三年之内,便为袁绍所灭吧?”
虽然知道公孙瓒失了人心,但刘备清楚的记得公孙瓒与袁绍交兵,是胜多败少。
中间袁绍还找过公孙瓒求和。
就算公孙瓒倒行逆施,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袁绍击灭。
若是公孙瓒被灭了,那袁绍接下来肯定就要把战略方向转向河南了。
到时候刘备就得提前面对袁绍,他本来还指望公孙瓒多抗一会儿,自己再发育几年的。
“主公可还记得今年年初,刘虞旧部联合本地豪族、胡人、联合袁绍,组成了十万人的大军,去讨伐公孙瓒么?”
李翊在一旁出声提醒。
刘备点了点头,“自是听说了,只是战事进展的如何,尚未得知。”
李翊正色分析道:
“公孙瓒虽通用兵之道,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抗衡十万联军?”
“我料其必遭重创,再难起势。”
其实,算算时间,此时公孙瓒早就已经被联军击败了。
联军在鲍丘大破公孙瓒主力,斩首两万余级。
只不过战事发生在北方,消息流通的慢,暂时还没传到徐州来。
“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
刘备发出一声慨叹,对公孙瓒的遭遇同情中又带有一丝戏谑。
你说一个人到底是造了多大的孽,才能同时让鲜卑、乌丸、本地豪族,其他诸侯的大军联合起来。
甚至把胡汉恩怨抛诸于脑后,共同对付你一人?
“备也不愿与曹操此时起兵戈,只是不知曹操心意如何。”
“恐不会因我三言两语,而就此罢兵。”
虽然刘备同意了李翊修好曹操的主张。
但曹操大军兴师动众,怎么可能就这样退兵呢,来回一趟都不给油钱。
“曹操之所以出兵陈国,乃是因为其遭兖州之乱后,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