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备的徐州则是毗邻青州。青州统兵的是袁谭,袁谭是袁绍“分封”出去的将领,他肯定不是河北军的主力。
刘备那一路战事比他轻松多了。
曹操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刘备解决完青州战事,然后过来支援东郡。
他必须作出更多的应对措施。
荀彧正色分析道:
“此前袁本初上表朝廷,奏请为大将军,督四州兵马。”
“朝廷虽然应允,然天子对此微有不豫。”
“袁绍坐拥河北之地,国富民强,府库充盈,却不肯向朝廷中枢输送钱粮。”
“既河北、河南尚未开战,何不与刘将军一同上书,要求袁绍向朝廷输送粮食?”
曹操一颔首,“文若之言,与李子玉此前之谋相合。”
“李子玉亦要求袁绍拿出钱粮来,供养陈地朝廷。”
“既然文若亦如此说,回头我便与玄德一同上表朝廷,发书于邺城。”
“且试试袁绍态度如何。”
袁绍请封大将军,假节,本身就是在试探河南。
现在曹操、刘备也在试探河北。
双方目前都处于想开战,又都有所顾忌的状态。
之后,曹操又问起庐江事务来。
“我曾前发问庐江的是书札,刘子台有回复吗?”
荀彧答回复了。
曹操弯唇一笑,“如何,子台可愿归顺于我?”
荀彧眉头一皱,叹了口气:
“刘勋回信说庐江钱粮吃紧,若是要他归顺。”
“须给他钱粮八万斛。”
什么!?
曹操闻言大怒,“此辈乃袁术余党,是朝廷要问责的国贼。”
“吾愿出面保他,赦免其罪。”
“彼竟敢与我讨价还价,向我索要钱粮!”
无怪曹操如此愤怒,在他看来,刘勋势力弱小,肯定是没办法独自割据的。
周围这么多强权,刘勋肯定会选与自己有旧的曹操。
何况曹操紧挨着陈地朝廷,要赦免的刘勋的罪过,也只是一道诏书的事儿。
刘勋哪来的勇气跟他谈条件?
荀彧解释道:
“听闻庐江与荆州刘景升来往密切,前不久荆州之兵似乎还占据了寻阳县。”
曹操闻言,这才明悟,反而弯唇笑了:
“……这就不奇怪了,这就不奇怪了。”
“我道此刘儿有甚底气,与我讨价还价。”
“原来其已与荆州暗通款曲。”
荀彧脸色则显得没那么轻松,正色说道:
“刘景升早有染指扬州的野心,今若使刘勋归荆州。”
“此有弊于明公望扬州扩展。”
不错……
曹操抚须一笑,又问:
“假使我用兵于庐江,文若觉得刘景升会不会救?”
荀彧面露难色,沉吟道:
“刘景升向来不欲使荆州卷入战火,可刘勋若真依附于他。”
“料刘表不会见死不救,多少会派人来。”
曹操又问道:
“那文若觉得,刘景升会不会赌上整个荆州,来保庐江刘勋?”
荀彧不假思索的摇头,“断然不会。”
“……这便结了。”
曹操哈哈笑道,“我自有计收刘勋,庐江一事不必过于担心。”
微微一顿,又补充道,“但我恐刘表拉上刘备,来居中调解。”
“庐江之事不宜太多人掺和,所以我意派人去往徐州一趟。”
“说玄德不插手庐江之事。”
荀彧一颔首,当即举荐了郎陵长赵俨出使徐州。
此人亦是颍川名士。
曹操欣然应允,即命赵俨出使徐州。
不表。
……
徐州,下邳。
自刘备等人离了陈国以后,依旧在下邳励精图治,专心备战。
李翊为刘营文臣领袖,每日从早忙到晚,未知疲倦。
这日,落雨。
却说麋贞正于府上,低头专心地瞧着账本。
忽听得外间侍女禀报,知是李翊回府。
便收了账本,起身去迎。
抬眸方一见着李翊身影,一句夫君尚未出口,眉尖却先轻轻蹙了起来。
两眉凝着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