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独自领一军团,就会被打得溃不成军。
此外,丹阳幅员数千里,地域广阔,大山众多,沟壑纵横,山林茂密。
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这导致了丹阳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有句话叫,“穷山恶水出刁民。”
要不然怎么说丹阳“民多果劲,好武习战”呢?
说好听点才叫好武习战,说难听点就是一群街溜子。
山越本地民族,与汉民混居在山地里。
他们蔑视皇权,不缴纳赋税,不屡行徭役。
为了躲避朝廷赋税,披荆斩棘,专门对抗官府过来的抓捕人员。
可不就养成了果劲的民风吗?
外加丹阳的铁矿资源十分丰富,以及汉人带来的冶铁技术。
导致丹阳人自己造甲胄刀兵,人人都能习武操练。
不过即使如此,山越兵依然是许多诸侯征兵的对象。
一般来说,
异民族语言不通,会影响交流,导致将领指挥困难。
但丹阳这群山越人特点,偏偏就是已经汉化完成了的。
常年与汉民族混居,导致山越人基本人人说一口流利汉话。
“山越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到底是各自为战,目标浅薄。”
“若是能够逐一击破,应该不难。”
庞统向李翊阐述自己的观点。
“若是郯侯想用丹阳兵,不妨采用镇抚并用的手段。”
“趁山越存粮即将用尽之时,抢先割收山越的稻谷。”
“如此丹阳民畏其威,而怀其德,必然相从。”
庞统洋洋洒洒献上自己,收服山越人的计策。
李翊听罢,笑道:
“人言士元乃楚地良才,能兴世立业。”
“今日观来,楚人诚不欺我。”
庞统躬身答,“郯侯过奖了。”
其实庞统用计,一直都是偏阴狠的。
以至于刘备都觉得庞统有时候太过激进了。
为此庞统还被后世许多学者批评过。
说他虽然与诸葛亮齐名,因为死的早,所以没法和诸葛亮比。
但即便不早死,也比不上诸葛亮。
因为庞统的计策过于功利,缺乏王道。
事实上,汉末大部分谋士用计都是偏阴狠的。
乱世之中就是这样,人不狠,站不稳。
即便是诸葛亮,也曾劝刘备劫持刘琮,抢夺襄阳。
不过就跟庞统劝刘备席上杀刘璋一样,都被刘备给拒绝了。
“我即修书一封,依士元之计,说与袁太守。”
“让他在秋收之时,抢夺山越人的稻谷。”
“事若就,再以王道抚慰,山越人必向我投诚。”
李翊欣然采纳庞统之计,再秘书一封,发往丹阳。
不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