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何须引咎?”
“今事已至此,当思良策,不必自损。”
“关中之地,虽为形胜,然齐军锋锐,兼有马超为援,恐难久持。”
“西川新定,诸夷未服,若轻调守军,恐生内变。”
“故予意已决:弃关中,保根本。”
“卿可尽收诸军,固守虎牢。”
“此关天下险要,足可阻敌经年。”
“其间,速徙关中之民入蜀,勿使资敌。”
“河南迁民虽怨,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
“纵十迁其一,亦胜全留。”
“一人不遗,寸土不资!”
“大业艰难,望卿勉之。”
“待西川稳固,再图后举。”
“魏公操,手书。”
夏侯惇得到成都方面的最高指使以后,当下心里也有了底。
立马召集诸将,吩咐道:
“魏公已明断,吾等当速行此举。”
“立刻将魏公之令,传于全军。”
“关中不可守,然民不可留。”
“即日起,尽徙百姓入蜀,敢有滞留者,以通敌论处!”
众将肃然领命,唯曹仁心怀担忧,进言道:
“元让,河南迁民未久,民怨未消。”
“今再行此策,恐生大变。”
夏侯惇眉头皱起,他又何尝不知道会有此结果呢?
只是这是曹操的命令,他是不可能违背的。
于是冷然说道:
“子孝,今齐军虎视眈眈,若待其兵临城下,再迁则晚矣!”
“纵使民怨沸腾,亦不可使一人资敌!”
曹仁默然,不再进言。
夏侯惇又唤郭淮到帐前来,肃然道:
“伯济,虎牢乃天下雄关。”
“今予汝精兵两万,务必阻敌于关外,为迁民争取时日。”
夏侯惇此举虽是提携后进,但也将一份最艰难、最冒险的工作丢给了郭淮。!兰~兰/文?学? *免!费\阅^读_
郭淮自知责任之重大,但还是抱拳应诺:
“末将必死守此关,纵齐军百万,亦难越雷池一步!”
夏侯惇颔首,复嘱道:
“切记,不可浪战,只需坚守。”
“待关中民尽迁,汝方可退。”
郭淮眼眸一蹙,但还是慨然说道:
“是,末将明白!”
随后,曹魏集团兵分两路。
一路由郭淮带领残余的精锐部曲,奔赴虎牢关驻守。
一路夏侯惇、曹洪、曹仁等宗室领衔,负责对关中之民进行二次迁徙。
令下之日,关中震动。
魏军挨户驱民,凡不从者,焚其屋舍,断其生计。
百姓扶老携幼,啼哭之声,遍野不绝。
或有老翁跪地哀告:
“将军!吾等世居关中,祖坟皆在此地,岂忍弃之而去?”
军吏厉声喝斥:
“当年董卓西迁长安时,天子尚西幸。”
“况汝乃平头小民乎?”
“魏公有令,敢违者斩!”
遂强驱而行。
为提高迁民效率,夏侯惇下令。
让军民分开,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
一时间,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因为魏军中的正规军大多被歼灭,很多都是新征之兵,军纪极差。
兼之魏军败绩,士气低迷,于是便沿路淫人妻女,夺人粮食。
人报给夏侯惇、曹洪等魏军高层,经过商议。
大家都觉得,眼下牢牢掌握军队才是正经。
尽管夏侯惇本人也是一个练兵好手,注重军纪严明。
但眼下新征之兵实在是太多了,短时间内根本管不过来。
为稳住军心,权且暂忍一时。
不然激起兵变,迁民计划就要落空。
于是,对于士兵淫人妻女、抢夺百姓财物一事并不予以追究约束。
因高层纵容,关中地区,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士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然后魏军放火,焚烧居民房屋。
火焰相接,农舍房屋,尽为焦土。
再令摸金校尉、发球中郎将延续在河南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