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蜀非原议所及,宜咨李相。”
这是在提醒刘备,当初定下战略时,就说了只攻克河南与关中。
如今顺利收复两京,大家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
攻取蜀地,不在原计划内,应当与李相商议商议。
刘备欣然从之,即差人将此事告知了尚在雒阳地区抚定京兆的李翊。
时李翊与陈登都在雒阳,得知刘备还要征蜀的消息后,皆感到震惊无比。
“不是说好只攻取河南、关中么?齐王如何又说要取蜀地?”陈登诧异地说道。
李翊眉头紧皱,无奈地说道:
“必是战事进展十分顺利,齐王自以为傲睨得志。*搜!搜¨小~说?网¢ _无-错.内.容?”
“觉得现在便可一统天下,不须费事。”
“只是齐王却忽略了一件事——”
“战事之所以如此顺利,乃是因为我等为此筹备数年时间,一切都在庙算之内。”
“如今骤然决定取蜀,非我等所能为也。”
见李翊都持悲观态度,陈登也忍不住慨叹道: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蜀地不在原计划之内,子玉可得好生劝谏齐王啊。”
私下里,陈登与李翊都是表字互称。
“……呵呵,此事却难呐。”
“元龙岂不知齐王之性情,一旦决定某项使,纵是李某亦难劝说。”
刘备是一个上头了,敢顶着箭雨要亲自去砍曹操的人。
何况如今齐国优势之大,使得刘备难免对当前形势有所误判。
认为凭借现有国力优势,一鼓作气统一天下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但其忽略点的在于,强大的国力背后,是需要人谋的。
“李某只能试试……”
李翊望了眼案上的图册,上面记载的是京兆地区的户籍人口。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与陈登清理户籍,将原河南之民遣返回去。
后续组织屯田,战后生产工作都还没个头绪。
在塞一个战后的蜀地进来,光是想想都觉得头大。
于是,李翊乃执笔写下一封《谏止伐蜀疏。
其书略曰:
“臣翊诚惶诚恐,昧死上言。”
“伏惟大王以神武之资,克复两京,功盖寰宇。”
“然臣闻将议南征,中夜抚膺,不能自已。”
“夫三军将士自出师以来,转战千里。”
“甲缝生虮,刃口卷缺,今方得小憩。”
“复驱之入蜀,恐非仁主所为。”
“马超、关羽、张飞等皆熊虎之将,位列帅帐,岂知营卒‘胫无完肤、掌尽龟裂’之苦?”
“今将士凯旋思归,若强令远征,臣恐赏钱未发而怨声已起。”
“且关中之地,白骨未收。”
“河南之野,疮痍满目。”
“百姓易子而食者方得喘息,大王仁德布于四海,岂忍复征徭役?”
“臣近日检校府库,存粮仅支二月,箭簇不足十万,伤药所余无几。”
“若远征巴蜀,耗费必倍于前。”
“昔日光武‘得陇望蜀,实因公孙述已成瓮中之鳖。”
“今曹操虽败,然宗族尚在,汉中精锐未损,必效死固守。”
“更兼蜀道艰险,固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者,此岂虚言哉?”
“臣愿大王暂罢南征之议,厚赏有功将士。”
“抚慰新附百姓,蓄力以待天时。”
“今两京既复,汉室重光,正当休养生息,徐图大业。”
“若遽起刀兵,臣恐‘前功未固,后患已生’。”
“涕泣陈词,伏惟圣鉴。”
“臣翊顿首谨奏。”
“建安十六年秋,九月甲子。”
李翊在劝刘备不要接着攻打蜀地这封谏疏中,也算是给足了自己的理由。
大致分为三点。
一是将士们接连作战,已经十分疲敝了。
像马超、关羽、张飞他们这帮人虽然主张接着作战,但那其实是因为他们是最高军事统帅,不知道底层士兵有多辛苦。
领导们只要拍案做决定就行了,底下的员工要考虑的可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