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是不可逆的。
众人抹干净眼泪,陪着刘协走到雒阳城外。
刘协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通天冠,率文武百官列队相候。
远处尘烟渐起,马蹄声如雷,刘备率众将至。
待车驾近前,刘备远远望见天子仪仗,急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
未及行礼,竟先解下肩上龙袍,双手捧还刘协,伏地泣道:
“陛下!臣万死!此绝非臣之本意。”
“实乃将士裹挟,不得不从耳。”
刘协不接龙袍,反而伸手扶起刘备。
四目相对,刘备眼中含泪,刘协却神色平静。
“齐王。”
刘协轻声道,“天下岂能有两个天子?”
“而齐王显然是比朕更适合的人选。”
他深吸一口气,长长地叹道:
“有一事,齐王或许不知。”
“昨夜晚宴结束之时,李相曾单独找到朕。”
“虽并未具体言及此事,但朕当时心中已经猜到一二。”
子玉?
刘备望一眼身后的李翊,那眼神仿佛在说丞相到底瞒着我做了多少事?
李翊避开刘备的目光,只是领着众大臣恭敬地向天子行礼。
“爱卿,倒也不必为难李相。”
刘协眉头轻轻皱起,发出一声慨叹:
“昨夜李相曾对朕说过一句话,使朕受益匪浅。¨7~8*x,s\w?.+c,o*m,”
“李相言道——”
“汉可亡,天下不可亡。”
“但有豪杰能复河山而救万民者,自当取河山而自用为万民之主。”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朕是无力救这天下苍生了,转念一想。”
“与其将汉室江山交到外人手中,倒不如交给我皇室宗亲。”
“至少汉室江山不会亡于朕手。”
话落,不待刘备回答,刘协已取过那袭龙袍,亲手为刘备披上。
动作沉稳,一如当年他在陈都为刘备加冕齐王时那般熟练。
“抬头。“刘协道。
刘备下意识抬头,只见刘协目光如水,竟无半分怨恨。
那双曾经惶恐不安的眼睛,此刻清澈见底。
刘协为刘备整好衣领,忽然按住他的肩膀,低声道:
“这汉室江山……交给你了。”
话音未落,身后百官已齐刷刷跪倒:
“臣等拜见新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震九霄,惊起满城飞鸟。
刘备怔怔望着刘协,却见这位年轻的“前朝天子”已退后三步,正了正衣冠,然后——
缓缓跪了下来。
“臣刘协,拜见陛下!”
春风卷着树叶从二人之间呼啸而过,那袭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刺得人眼睛发疼。
就在这时,刘备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牢牢托住他的胳膊:
“陛下不可!”
他转向众臣,声音洪亮:
“禅让大典尚未举行,如今天子仍是天子,备依旧是齐王。”
“此事容后再议!”
众人面面相觑,却也不敢违逆。
刘备当即下令厚赏在场文武,又亲自搀扶刘协登辇,一路护送回宫。
是夜,齐王府灯火通明。
刘备召集李翊、庞统、关羽、张飞、赵云、陈登等心腹重臣,密议善后之策。
“诸位。”
刘备揉着太阳穴,“今日之事,实在仓促。”
“天子虽有意禅让,但礼不可废。况且……”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
“备到底是夺同宗基业,若处置不当,恐留千古骂名。”
李翊轻摇羽扇:
“王上所虑极是。”
“依翊之见,当效法尧舜故事,行三让之礼。”
“三让之礼?”
张飞瞪大眼睛,“要俺兄长连让三次。”
“不错。”
庞统表现积极,开口说道:
“一让以示谦逊,二让以安民心,三让方受天命。”
“此乃古制,绝不可废。”
李翊颔首,接着补充说道:
“不仅如此,还需厚待原皇室宗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