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38章 刘备:朕刚当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吗

第338章 刘备:朕刚当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吗

命,操虽才疏德薄,亦当勉力为之!”

程昱适时而进,谏言道:

“今刘备僭越称帝,天下动荡。”

“明公既受密诏,当正名号,以安蜀中军民之心!”

夏侯敦等众趁势高声附和:

“请明公进位王爵,统领益州,共讨国贼!”

众将齐声附和,益州官员见大势已定,亦纷纷拜倒。

他们本就与曹操是利益共同体,自无反对其称王之理。

曹操见人心所向,自知大势已定。

然而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乃故作为难,推辞道:

“操本汉臣,岂敢僭越”

程昱正色说道:

“明公若不受王爵,何以号令三军?”

“何以昭示大义?”

曹操沉默良久,终长叹一声,肃然说道:

“既是诸君力谏,操便暂领魏王之位,以讨不臣!”

为何曹操不敢称帝?

主要还是一州之地,不仅无法获得天下认可,反而可能会激发内部矛盾。

益州本土士族也无法接受曹操肆意妄为到这种程度。

并且这也会给刘备提供讨伐的口实。

同时,曹操喊出称王的口号,是假借汉帝之名。

也就是说,在曹营,他们是不承认刘备的帝位的。

仍然遥尊刘协为汉帝。

如果曹操自己称帝了,不就丧失了最后的政治号召力了吗?

益州本土官员,见曹操把巴王、夷王都请来了。

显然是做足了准备,于是纷纷拜道:

“臣请曹公进位魏王!”

一时之间,魏王千岁之声山呼海啸。^y/u`e¨d+u.d^i?.~c-o~m?

按理说曹操的“魏公”之位,继在河北。

如今退守益州,已无魏地。

为何不用“蜀”号,亦或者“巴”号?

这还是出于政治考量。

曹操的魏公之位,是刘协封的。

如今既然是遥尊刘协为汉帝,自然应当延续旧号。

这是在强调自身汉廷的正统性。

即曹操是“受先帝册封”的。

保持政治连续性,避免因改号引发的内部动荡。

就在文武众官皆议立曹操为魏王时,忽有一人站出来反对,力言不可。

众视之,乃尚书崔琰也。

崔琰据理力争,说道:

“当年高祖杀白马,与诸王立下盟誓,非刘不王。”

“如今刘备虽然称帝,然其手下李翊,有盖寰宇之功,亦仅受国公之位。”

“未有背高祖白马之盟。”

“今明公位及魏公,已是异姓臣子之极。”

“今又进升王位,于理不可。”

众官乃纷纷言道:

“汝独不见荀文若之事乎?”

自曹操称魏公以后,荀彧便与曹操关系变得非常差了。

荀彧不愿再为曹操效力,曹操也不愿放荀彧离去,襄助刘备。

最后,荀彧忧疾十数日,终病亡。

如今众官乃荀彧的例子来谏崔琰,只是在提醒他莫要步荀彧的后尘。

崔琰闻言大怒,叱道:

“时乎,时乎!”

“会当有变,任自为之!”

曹操闻言亦大怒,说道:

“此人正欲效法荀文若!”

于是,命人将崔琰打入大狱。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立场问题,没有半点退让的可能。

曹操必须表现的非常强硬,才能证明他就是受天子诏封王的。

但凡退让一步,都会显得他理亏。

建安十七年九月,曹魏仍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