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最近爱上了一个新玩法,每天早上,太监们来叫早,他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神情自若。?5¨4,看\书¨ ^更-新+最.全·太监们吓个半死之后,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探着朱标的鼻息,朱标才假装发出梦呓。
“让朕再睡一会……”
太监们如释重负,虽然头上已经有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当然,受害者也不是只有可怜的太监们。朱标现在每到中午,都会午睡,然后他的好大孙朱文培就恭敬地守在门外。有时候,朱文培来得早了,朱标也会假装睡着,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朱文培紧张之余,也会上前探探朱标的鼻息。朱标这时候就会缓慢睁开眼睛。
“怎么?你个小兔崽子,就怕咱死了啊?”
朱文培惊吓之余,还得跟朱标认错赔罪,朱标就在一旁捂着嘴偷笑。
当然,这老头子也不是一点正事都不干,他提出了很多很有意义的想法,在朝廷制度方面,他指导着朱雄英。在科技发展方面,他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和设想,比如说茶壶盖能被蒸汽顶开,如果带入到活塞里,是不是就能带动机械运作。如果换成燃烧,会不会产生更剧烈的机械运动……
再比如火铳,还要点燃引线和火药,如果将火药和钢珠密封起来,通过撞击底部激发,会不会有更远的射程,更强的杀伤力?还有为什么磁铁和铜线圈在一起会产生某种奇妙的运动。*k^e/n′y¨u`e*d\u/.′c`o!m?
朱标前一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历史系学生,许多东西只是懂个原理,并不能像科技宅一样手搓个发电机。但是许多科技的进步,都是理念更为重要,有时候思路打开,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工业革命也就是两三百年的事情,如果理念正确加上生产力发展,那很容易将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高度。所以哪怕工造司里没有一个人能明白朱标的意思,也都将他的理念和设想记录下来,日夜研究。万一日后真能制造出射程过几十丈的连发火铳,那扫平天下也指日可待啊。
身为穿越者,朱标想要留给大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他已经垂垂老矣,脑子里能想出来的东西也十分有限,大多数时间,都是他口述,然后由朱文培记录,许多事情,朱文培也无法理解,但是朱标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记录下来,供人研究。朱标觉得,既然大明现在国强民富,基础很好,又有他推动和支持科技发展,那一定会比大洋彼岸更早进入工业革命,一定会抢占先机。
除了这些,朱标也将对于未来的设想和安排记录下来,但是这些他没有让任何人代笔,而是由他自己撰写。倒不是信不过别人,主要是有些东西,不能太早面世。·兰.兰′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
这天傍晚,朱标又亲手书写了一道密诏,然后盖上玉玺。随后他喊来了李尽忠。
“你身手好,不要让别人发现了,就把这道密诏放在奉天殿的牌匾后面。”
“皇上为何不亲自宣读诏书呢?”
朱标捋了捋全白的胡子。
“因为还没到时候啊,朕留下这道诏书,是为了以防万一,倘若朕有朝一日……你就把这封密诏拿出来,说奉朕旨意,在朝堂上宣读。”
“难道皇上就不担心属下泄密,或者篡改隐瞒这道诏书么?”
李尽忠知道,自己手中这道诏书,可能会改变整个大明的格局。如果被用心之人利用,便会发生同室操戈,争夺皇位的事情。
“那你会么?”
李尽忠摇了摇头。
“当然不会,既然是皇上吩咐的,那属下一定会办好。全天下,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呵呵呵!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当然是信得过你,才会让你做这件事情。而且,你的父亲应该对你也有所教导吧。”
李尽忠拱手行礼。
“先父曾说,锦衣卫当为大明着想,为皇室尽忠。不管皇上下了任何旨意,都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我这一生,要敬畏天地,效忠大明,忠诚于皇上,其次才是父母。”
“你父亲是一个合格的锦衣卫,你也是啊。所以朕才会那么相信你们两父子,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去办吧。”
李尽忠行礼告退,但是朱标依旧在准备着自己的身后事。他准备了两个密匣子,都放在自己的寝宫里。一口匣子是给儿子朱雄英的,另一口匣子则是留给孙子朱文培的。给朱雄英的,大多是未来朝廷的发展,还有他的安排,以及各种治国之道,应对问题的策略。给孙子朱文培的,就是他这么多年的积累了。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