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程屿翻开那本厚厚的方案册,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格外清晰。"我们对每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划,包括施工工序、临时安置、补偿标准等。这里面可能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暖月看到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上午。阳光渐渐转移了位置,投在会议室的另一侧墙上。期间就补偿方案、工期安排等细节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暖月作为居民代表,也鼓起勇气提出了许多切实的建议。
"关于临时安置费用,建议按照市场租金的1.5倍计算,这样能减轻居民的经济压力。"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字字有力。
"老字号店铺在装修期间的经营损失,是否能给予适当补偿?很多店铺都是家族传承的生计。"
"建议分批实施,避免整条街同时施工。这样能保持部分商业气息,也方便居民生活。"
每个意见程屿都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不时补充自已的想法。他对老建筑的热爱和专业素养,赢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暖月看到他额前的碎发有些凌乱,想必是频繁低头记录造成的。
"程建筑师很难得。"茶歇时间,方教授端着茶杯走到程屿身边,拍拍他的肩膀。"现在的年轻人,既懂专业又有情怀的不多了。你让我想起了你父亲年轻时的样子。"
暖月端着咖啡走过来,正好听到这句话。她看着程屿认真讨论的侧脸,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倔强的男人,为了守护这条承载着两人回忆的老街,付出了太多。她悄悄把咖啡放在程屿手边,看着他不经意间露出的感激笑容。
下午的会议主要讨论实施细节。阳光渐渐变得柔和,给会议室蒙上一层温暖的色调。各位与会者或提建议、或做记录,气氛热烈而专注。程屿不断在电脑上调整完善方案,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的眼神中透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时间节点要把握好。"张局长用钢笔敲了敲桌面,声音清脆。"文物修缮不能拖太久,但也不能急于求成。要给老房子'喘息'的时间。"
"我们初步预计分三期实施,每期8-10个月。"程屿展示施工进度表,表格上的时间线清晰明了。"第一期主要是地下文物保护和测绘,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忽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断了讨论。李峰快步走到窗边接电话,暖月注意到他的表情逐渐凝重。等他回到座位时,声音中带着几分压力:"集团董事长下周要来考察,希望能看到更详细的商业规划。"
程屿和暖月下意识地对视一眼,都明白这是个机会,也是个考验。如果能说服董事长,项目的推进会更顺利。但这意味着他们又要熬几个通宵了。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详细的汇报。"程屿说着,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把文创产业的发展前景重点展示出来。"他的语气中带着股子干劲,暖月知道他又要开始拼命工作了。
张局长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今天先到这里。程建筑师,你把方案完善一下,下周我们再专门讨论商业规划的问题。"他的目光扫过疲惫但依然专注的众人,"大家辛苦了。"
散会后,暖月帮程屿收拾资料。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会议室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厚厚的方案册、各种图纸、记满笔记的本子,都是这段时间的见证。
"累了吧?"暖月递给程屿一瓶水,看着他略显疲惫的脸庞。"这几天都没好好休息。"她的声音中带着心疼。
程屿接过水,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笑意:"值得的。看到大家对方案的认可,再累也值得。"他仰头喝了一大口水,仿佛要把疲惫冲走。
"嗯。"暖月望着窗外的老街,晚霞给老建筑镀上一层金边。她轻声说,"我们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走出规划局大楼,暮色渐浓,路灯次第亮起。程屿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对了,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什么?"暖月好奇地看着他。
"你知道为什么老街的建筑都是两层吗?这是清代为了防火特意规定的。每个建筑的结构都暗藏机关,可以在紧急时刻互相支援。"程屿说着,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建筑结构。
暖月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这些都可以做成文创故事!"她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个个创意。
"是啊。"程屿笑道,眼中闪着光。"老街的每一砖一瓦都藏着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故事重新鲜活起来。"
两人并肩走在夕阳下,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