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映月巷斑驳的石板路上。几只麻雀在老槐树上跳跃鸣叫,给这个温暖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街巷中桂花的清香与糖果的甜味交织,空气中似乎也带着几分久违的喜悦。
暖月推开糖果店的门,门铃清脆作响。迎面看到几位街坊正围在新贴出的规划图前热烈讨论。张叔手里举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研究着图上的文字说明,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难掩的兴奋。李婶正给大家泡着自已最拿手的龙井,茶香袅袅升起。
"小暖,快来看!"李婶放下茶壶朝她挥手,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你们家店铺被列入首批重点保护名录了!还评定为三星级老字号呢!"
暖月快步走到规划图前,目光在红色标注的区域逡巡。经过一个月的奔波与努力,保护方案终于获得上级批准。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过: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街坊们齐心协力的守护,程屿不辞辛劳的坚持......她的手指轻轻滑过糖果店的位置,想起那天地下传来的怪响后,竟意外发现了清代防御工事的遗址。这个发现不仅让保护方案更有分量,还为老街增添了独特的历史价值。
暖月的思绪还沉浸在回忆中,耳边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她猛地转身,差点惊叫出声。秦漫就站在身后,比离开时晒黑了些,眼神却比从前更加明亮坚定。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牛仔裤,肩上挎着那个走遍半个地球的帆布包,嘴角挂着神秘的笑容。
"你这个坏家伙,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回来?"暖月又惊又喜,一把抱住好友。
"想给你个惊喜呗。"秦漫笑着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叠略显陈旧的资料,"这是我在澳洲意外找到的资料。当年有个华人建筑师参与过映月巷的修缮,他的日记里记录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你猜我费了多大劲才说服他的后人把这些资料捐出来?"
两人相视一笑,走进店里。清晨的阳光透过新换的玻璃窗斜斜洒在案台上,照得一排排糖果罐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空气中飘荡着糖果的甜香,混合着新木料的清香。墙上的裂缝已经修复,工人还特意在边上留了一小块作为历史见证,上面还贴着张叔亲手写的说明标签。
"对了,这个给你。"秦漫神秘兮兮地递过一个包装精致的纸盒。盒子上印着一家澳洲古董店的logo,看起来颇为不凡。
暖月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一套精美绝伦的青花茶具安静地躺在丝绒内衬中,每一件都透着岁月的沧桑与典雅。"这是..."
"这可是宝贝。"秦漫与有荣焉地介绍,"是澳洲一位华人收藏家的珍藏,据说是当年映月商会用来招待贵客的定制茶具。你猜我费了多大劲才说服他捐赠给我们?这可是清代官窑出品,每一件都有'映月'款识。"她眨眨眼,"我觉得可以用来做'记忆茶会'的镇店之宝。"
正说着,店门被轻轻推开,程屿面带笑容走了进来。他今天难得穿了件休闲衬衫,整个人看起来轻松了不少。看到秦漫也在场,他显得有些惊喜:"回来得正好,我这里也有个好消息要分享。"
阳光透过他的身影洒进店内,在地上投下修长的影子。程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钉着红头的文件:"文化街区专项资金已经到位,第一期五千万。最重要的是,新华社和央视都派记者来实地采访了,很快会有专题报道。"
"真的吗?太好了!"暖月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但很快又皱起眉头,"不过这工程量这么大,光是修缮那些老建筑就需要不少钱,五千万真的够用吗?"她下意识地看向墙上修复的裂缝,那里的工程就花了不少钱。
程屿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别担心,李氏集团已经答应追加投资。他们对文创产业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看了你们的'记忆糖果'策划案后,觉得这里大有可为。"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秦漫一眼。
"说到这个..."秦漫立刻会意,神神秘秘地打开笔记本电脑,"我在澳洲的时候,除了查资料,还设计了几款新包装。"她熟练地调出几张设计图,"你们看,这些图案都是根据老街的建筑元素设计的。"
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几张精美的包装设计图。每个糖果盒上都绘制着钟楼、骑楼等标志性建筑,浮雕般的效果栩栩如生。更妙的是,包装用烫金工艺重现了老街砖雕的传统纹样,既典雅又现代。
"这个创意很有意思。"程屿认真端详着设计图,专业的目光在细节处流连,"可以考虑做成限量版,每款都讲述一个老街的故事。比如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