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田令比李压宸想象的更难推行,三省不发令,群臣不作为,只要上朝,除了反对还是反对,整个朝堂无论文武,没有一人赞同。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
民间传开流言,说皇帝要收走百姓的田地,不许他们耕种,未开化的贫民大字不识一个,讲道理他们听不懂,一辈子守着几亩地,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民间群民激愤人心惶惶。
当地官府的沉默和不解释,更令民间动乱。
害怕、愤怒、忧虑的氛围在皇城蔓延开。
连续半个月李压宸积攒了一腔戾气,此举除了皇帝和百姓受益,严重损坏了官僚、地主、商人的权利,而里面最弱势的百姓听风就是雨,隐隐有与女帝对着干的趋势。
杀鸡儆猴杀鸡儆猴,李压宸迫切的想抓出一只鸡。
“此事不需要再商议,将收田令一事通告天下,具体措施由三省六部落实,朕亲自看着你们,三天内给朕拿出一个章程来!”
“国祚飘摇、社稷不稳?如果诸位齐心协力为国为民这件事只有一个结果——福泽万代!”
“尚书令不在皇城,丞相约束好三省六部,务必让他们给朕拿出一个满意的章程”
她一一看过跟随她一路走来的老臣
“司天台正监劳得功、吏部尚书赵旭德、丞相诸葛川、司农令华士莱、户部尚书程度,还有中书令萧阳。”
被她点到名字的大臣一个个沉默着出列,腰似弯弓,捧手若绷弦,埋头垂眼,想当年西风烈马呼朋引伴伴君王,畅享着一日乘风入金銮。
今日犹问,风骨仍在否?
“望众位爱卿与朕同心协力,共建大周!”
几人身姿更低了。
皇帝不知何时离开,几人慢慢支起僵了的腰,相视一眼,苦笑难言。
这是一场君臣对决,显然,如今要么他们从了皇帝,要么……
收田令一下,民间怨声载道,岑知郁坐在院子里都能听到门口的议论。
“狗皇帝不让种田我们吃什么?”
“只让种,不给地契,这和佃农有什么区别?”
“听说连房子占的地也要收归朝廷,以后朝廷要想拆俺的房子,岂不是说拆就拆?”
“有人说朝廷要收田其实是想抢粮食,赶紧回去秋收吧”
“啊?现在秋收,还有些早……”
“等你的地被收走了,一点庄稼都捞不着!”
“狗皇帝拿走地契就是为了让咱们全都做她的奴隶!好不容易日子好过了……”
听来听去,归根结底还是地契。
地契不握在百姓自己手中他们心里不安稳,生怕有一日自己的地被收走。
收田令不仅动了世家,还动了乡绅阶级和地方官僚阶级的蛋糕,地方官不情愿配合,百姓不认字听风就是雨,还有识得几个字就跳出来指点天下的儒生。
他们对官府不信任,被流言裹挟,生怕回到几年前西处流亡的日子。
岑知郁听得唇角上扬,女帝想借收田令逼反世家,好清除这块毒瘤,世家反借悠悠众口逼女帝妥协,就看他们两方哪个能稳住。
但是眼下情形,再不作出行动,先反的就是百姓了。
李明安己经是他的弟子,这几日神不思蜀不知在乱想什么,他问了几次,这孩子嘴巴紧,什么都不愿意说。
“明安想出皇城看看吗?”
李明安才八岁,深重的心事压的性格死气沉沉,越来越内敛小心的作态,看的人只想叹气。
出皇城?
皇姐走了,老师又是他一个人的了,但他并不开心。
“师父要出皇城吗?”
“对,为师想带你一起走”
他初始的计划是成为名臣流传千古,乃真情实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身有三千元只想吃喝穿戴,身有三万元愿意学点琴棋书画充实自己,身有十万元,他开始怜悯身边疾苦行善捐款
而今,他不仅拥有钱财,还有地位,更有超乎自然的伟力。
他想回家,也想为这个世界留些什么。
有些事,李压宸做不到,国师做不到,身为地方官的郁之先生能做到。
长安,旧城皇都,那里很不错。
李明安想出了皇城不用在面对皇母和贤君父,也可以不用面对贤君父说的所谓的亲生父亲,他急需一个地方逃避
“好,我和师父一起离开这里”
翌日,大臣穿过龙尾道,走进正元殿,发现御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