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21章 初会冯老明

第21章 初会冯老明

今天晨练包括赵家兄妹、王娟三人组,算是刘铭团队的全部战力了。本文搜:常看书 changks.com 免费阅读

训练内容是爬南山坡。用刘铭的话说,他们未来几年主要活动都离不开山。能否在山上快跑、快停、快藏、快启将是成败关键。

最前边是刘华孙柱开路,中间是王娟保护赵青,最后是刘铭指点赵海上山、下山的节奏。

吃完早饭,晨练六人组的五人背着步枪上了山。

留下的刘铭正在被小婵姑娘认真打扮,为拜访目前这一带最有势力的冯家大地主冯老明,做认真准备。

刘父出殡时,冯老明亲自来送了葬,刘铭记忆中是一个中等身材,短须,穿着讲究的长袍马褂,很和善、很客气的一个中年大叔。

这几个月一是忙,二是也没合适机会,刘铭一首没有拜访过这位古井村的实际掌权者,最大的地主。

冯家发家史众说纷纭,确定的是在天津做买卖挣到了大钱。现在的冯家大院是近十年逐渐建起来的。有三百多亩好地,古井村的距河近、距村近的肥地绝大部分都归冯家。类似张盼弟家也有地,但都在山上、在距村庄较远的地方。

看历史资料会发现民国年间河北土地兼并较之江浙等地不可同日而语,结论比照这边会出大笑话。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多山,好地较少,兼并山地不经济。二是战乱频仍,不安全,土地不是最好的投资。三是交通便利,国内外贸易均较易做,做地主不如做商贸。

冯家据说在天津卫就有好几个大铺面,做的很大。在村里方方面面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说有多坏还真说不上几件。欺男霸女、欺行霸市、穷凶极恶、杀伤人命等形容恶霸的词很难用到他身上。类似冯明义是多少年来才出一个的特例。

但要说多好,也谈不上。用食草动物的标准衡量肉食动物本身就对不上扣。有个真实的事,总是让刘铭细思极恐。

刘铭前世一个朋友的姥姥做过冯家的奶妈。就是随时听候吩咐喂主家孩子,早中晚可以回家喂自己孩子那种。一次他姥姥中午没回家,妹妹饿极了,那个朋友的妈妈也就是五六岁,只好带着妹妹去冯家找妈妈,冯家女主人出来说他们家孩子不太舒服,得奶妈哄着,给了一块朋友妈妈手掌大的白面饼,你没理解错,是一个五六岁孩子手掌大的白面饼,让她嚼嚼喂喂妹妹。妹妹当时也就六七个月大,他妈妈只好手里攥着那块饼,背着妹妹哭着回家了。姥姥那天很晚才回家,娘仨个抱头大哭。有一次这个朋友的妈妈,一个八十来岁的老太太,话赶话和刘铭他们聊起这件事,仍是愤愤不平,最后一句是:“地主?哼!”

类似王娟婆家的遭遇更是司空见惯。土改时被清算,真没人觉的他们冤。

冯家一首是家主住在古井村,儿孙们多数很小就送往天津卫,或生在天津卫,上学的,进铺子的。不成气的就会送回村,和那些不想出去的一起分点家产就单过了。这造成嫡枝一枝独秀,庶枝泯于众人。

保安队入驻刘庄这样的大事如果不来打声招呼,就全是刘铭这个小辈的错了。人家真的做点什么,刘铭都没处说理去。

这可是县官不下县的民国啊。

中国毕竟是个人情社会,未做事,先做人,礼多人不怪,办起事来才会润滑许多。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谁也不理,一力降十会,也有成功的先例,就是走的累了点,比较考验成色。

但后世一些人过于强调如何做人,如何经营人脉,如何通过各种场合、渠道认识贵人,也过了。一旦你的事业做的配不上人时,你就会发现你的所谓做人和人脉就是个笑话。类似当年芮成钢和他的好朋友克林顿。

就象今天刘铭去拜访冯老明这叫礼貌。换成刘华去就是巴结,就是不知轻重。

归根结底还是个度的问题。尽可能的发挥自己所长,其它方面也别走极端,适度,合于人群,才是一个中国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古井行三人组:刘铭、赵大明是长袍、礼帽,刘老忠是长袍马褂、瓜皮帽。刘铭眼中很滑稽的穿戴才是民国年间乡村绅士正规场合的常规穿戴。交通工具是刘铭家的两马拉蓝色车篷载人马车,赶车的是张富贵的大儿子张大山。

从南门进入古井村,在赌坊接上村长刘喜子,十点差五分,马车停在了冯家大院的大门口。

一个标准的坐北朝南三进西合院,东西各有跨院。占地五六亩。高大的门楼,黑漆大门,大门上两个铜质兽面衔环,两排铜门钉,明显与相邻农家院破败的木门拉开了差距。

后来斗地主的惨烈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