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闷热的风里行人脚步匆匆,牵着两个孩子的魏见星一头撞入光影中。本文搜:E小说 exiaos.com 免费阅读
于是奔跑的姿态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
刘彻跑的脸蛋红扑扑的,指着报童挎包里的报刊,扭头看着短发母亲。
“上海文学报,你的报刊。”
魏见星也打量着报童手里五花八门的报刊,神情说不出的兴奋。
“这是《新青年报》,你看,这里的主笔说文学之变,须从八事入手。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语。三曰,不讲对仗。西曰,不避俗字俗语。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曰,不攀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八曰,须言之有物。”
“不光是文学形式上,还有精神上都要变。”
“这份是《大系》,上面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用西洋进化之规律比喻的白话文学之进步。”
她兴致勃勃的一份一份讲解给两个孩子。
刘彻盯着那些报刊,像是看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蓬勃的,自由的思想极富生命力的涌出来!
“文学的时代开始了!”
“我们一起狂奔好不好?”
嬴政也抬头看着,魏见星的眼睛像一汪湖水,清澈深邃,充满生机。
魏见星永远乐观,即便在这前方遍地荆棘。
两个孩子被魏见星一左一右牵着,穿过上海电车轨道,穿过繁华大理石雕刻的石廊,也穿过咖啡厅和书店。
印国巡警在和平饭店南楼挺着肚子,德总会大楼的塔尖阳光下熠熠生辉。
刘彻听到有人在街角演讲,长衫下激情澎湃,三十多米高女学生和许多小商贩听的津津有味,万众瞩目。
就在他以为魏见星也要带他们去演讲时,魏见星却带着他们一头扎进另一边的小巷。
达丰染织厂的招牌明晃晃悬挂。
魏见星就在厂门等着,开始调研那些12-16岁的女工。
“你们家里基本上都是什么出身?祖上是农户吗?加入达丰染织厂的时候多少岁?”
“为什么选择来这里工作?”
“你们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魏见星一点一点记录,刘彻靠在墙边冷冷看着,只觉得枯燥。
这难道就能救世?
问点问题,甚至就算和株洲段铁路工人一样解决问题,又能怎么样?
脑海中浮现演讲者万众瞩目的场景,刘彻垂下眼眸,深藏叹息。
短发母亲这样的人,应当万众瞩目才是。
…
大明,万历西年的街头上多了许多官吏,只是这次他们没有耀武扬威。
衣袍比原本官阶低了一些,正匆匆赶赴乡绅所在催促税粮。
推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初见成效的张居正在阁楼看着,旋即抬头仰望光幕。
“汉武帝啊......”
他苦笑着。
“帝王雄才大略,却不知民生疾苦,终究不接地气。”
“魏见星这般,才是真正在了解这片大地,她正在寻找问题,找到之后,公布出去。”
“百姓看得见,摸到着,事关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文章,才会被重视。”
“一旦她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被解决,以后她将会成为百姓眼中真正有影响力之人。”
彼时张居正背负双手,凝视另一个时代的光景。
“她要的从来不是万众瞩目,更不是什么虚名,魏见星,将会是民国文学界的清流。”
这一刻,张居正抬头,愈发期待,看着新画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