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报在校对整理文章,《论文人实践第一步-文人指南》该文章开始刊刻印刷发行。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
这是极多文人第一次在文章见到这等报刊。
…..
而魏见星己经回到小院。
上海的七八月的天气逐渐闷热,还带着浓重潮气。
这次用不上加柴,嬴政索性坐在一旁盯着正在做饭的魏见星。
院子里的玉兰到底凋谢了,但阳光下碧绿植株通透明艳,也衬的小院生机勃勃。
魏见星正在切菜,虹口食品市场有许多西洋人,菜的品种也很多。
一条鲈鱼被刮去鳞片,剖开,摆放在盘子里。
冬笋,香菇切成丁,放了些葱姜丝,就上了蒸屉。
还有青椒和肉片,魏见星的手很稳,刘彻提着一桶水放在短发母亲身边时,仔细盯着。
这双手能拿得起笔,写出最锋锐的文章,也能切菜做饭,更能书写调研。
这样的人,很有趣。
魏见星明显很快乐,切菜的时候哼唱着不知名的乡音调子,始终带着笑容。
今天上海文学报编辑部的人要来拜访。
没到中午,主编李双峻,副主编南玄谨和主笔张孔言各自提着礼物进了大门。
“魏见星,我们来了。”
张孔言年纪最大,嗓门也大,提着一袋糕点,笑吟吟开口。
主编李双峻眼见魏见星忙碌着做饭,干脆挽起长衫袖口,也凑过去帮着洗菜。
南玄谨则是端着锅和蒸屉,费劲的放到灶上。
煤炉的火透着点蓝光,猛烈灼烧,让人额头见汗。
一起吃饭时,李双峻看端着碗筷和擦拭桌椅的小嬴政,小刘彻,忍不住开口。
“这两个孩子真懂事,从你带到编辑部的时候,就没见他们哭闹过。”
南玄谨顾不上夸孩子,吃一口鲈鱼,心满意足。
“葱姜爆油后的鱼,那是真香啊。”
引的魏见星,张孔言几人哈哈大笑。
这次来找魏见星,不光是吃饭,桌上,李双峻也看着几人。
“之前咱们上海文学报的销量一首不算多,一期只有六七千,现在有辛丑的文人实践板块,许多老百姓都爱看,也能看懂,己经连着三次突破一万份了。”
“这也正证明了,白话文才是思想革新的重点,咱们走对了!”
南玄谨,张孔言几人激动看着。
白话文推广很难,但效果的确明显。
“我认为,我们还要成立一个上海的青年板块。”
“新文化,一定要持续推动,要让白话文和新的,不被纲常束缚的思想深入人心!”
魏见星起身时,刘彻仰头。
阳光正好落在她身上,镀上一层金灿灿的光。
眼眸里的坚定近乎固执,从那具娇小但决绝的身躯迸发出莫大能量。
李双峻能看出来她是真打算做这件事,但也在向着如今的文化争议。
主流文脉的桐城派,章学派虽对魏晋和骈散各有争执,但都是站在文言文方向,反对白话文这种粗俗俚语的。
要么就是打算全盘西化的那帮子留学生,认为要用就全都用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魏见星这条路,很难走,很危险,甚至谁主笔,谁就会注定要背负骂名。
守旧派的力量,这个时候,依旧很强大,包括投靠兵阀的那群文人。
“还是再等等,不要大张旗鼓,时机没到。”
放下筷子,小院内,魏见星平静站出:“生于鼎革之际,正当破旧立新。”
“今世己如春冰将泮,千载前之绳墨,怎能丈量寰宇之无垠?燧人钻木之火,岂可烹煮电气时代之羹肴乎?”
“以后的孩子,当法张衡窥测浑天,非效腐儒终日克己复礼。”
“西学东渐如潮涌,格致算绘皆新学。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这才是未来大国真正的未来。”
一字一句,平静从容,蓝白旗袍笔挺,宛若一杆旗帜!
李双峻沉默看着。
他第一次觉得魏见星很危险,和新青年那群人一样,致力于文化启迪。
于是他也大胆了一次,允许魏见星正式成立青年板块小组,之后占据上海文学报三分之一版面。
李双峻几人走了。
小院子里,魏见星抱着嬴政,捏着他们的脸,格外兴奋。
“我终于就要开辟新板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