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记录每片甲骨纹路,每道河床走向,皆如星火坠地......】
【他日必成燎原之势!】
【新大国万仞高墙,翘首待诸君垒起第一方基石!】
魏见星奋笔疾书时,没有注意到房门被敲响。
陈主编和迅哥不知何时,己在来到院子,他们静静的看着魏见星新的文章。
放笔回神,才意外招呼。
“迅哥,陈主编,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陈主编笑着指了指魏见星,看向迅哥。
“昔日在上海,辛丑一写文章,竟时常忘记吃饭,当得一句文痴。”
迅哥倒是初次见到那位上海声名鹊起的辛丑,笑着点头。
“是北大校长邀请我们来,他准备重建思想自由之北大,特邀我们来授课国文。”
“不过刚才看到你这篇文章,倒是让人意外。”
“私以为辛丑只会用实践数据批判欺压禁锢民众之思想,没想到你的视角竟如此宏阔。”
“我曾在岛国留学,亲眼见到他们如何利用机械大肆生产枪械,如何将矿藏铸造成钢铁战船,地质学,物理学在工业发展中,足见重要。”
“尤其是生物学,眼下岛国正在研究细胞学说,外科手术等实用救人技巧,盘尼西林等诸多救命药品,都离不开生物学啊。”
陈主编也收了调笑,认真点头。
“未来的青年可以向更多学科研究,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机械学,尤其是西洋现在最流行的解剖。”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在欧洲大瘟疫之前,当地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西十五到五十岁,但现在他们平均寿命己经接近六十岁了,如果医学飞快进步,未来都有可能多活一段时日。”
魏见星认真听着,夸赞的话全都像没听到,捕捉着陈主编和迅哥对医学与解剖的重视,眼睛亮晶晶的。
于是她有了灵感,一边翻阅最新的医学杂志报刊,继续提笔,重重写下文章下半段。
【烽火未歇,医道革新之狼烟燃遍寰宇】
【磺胺药剂尚未现世之时,西洋医学院玻璃皿内,枸橼酸钠与血液交融成赤色琼浆,输血术自此挣脱血脉亲缘的桎梏】
【战地医院里,洋人医师驾驭的放射马车碾过堑壕,车载X光机令深嵌血肉之弹片无所遁形】
【惟我大国,民众平均寿命不到五十,盖因兵阀混战,残肢截断者多感染,铁锈弹片划破肌肤,则十去其九,惟手术技巧远逊西洋,伤兵存活艰难】
迅哥瞪大眼睛。
伤兵,调查这样的细节,魏见星该是走访了多久?
一字一句,竟都这样贴合时局。
她真的在从每一个细节为民众寻找问题!
迅哥愈发急迫,想看一看魏见星笔下,一个真实的北平!
【百姓患病,不知其病灶所在,更无法剖腹以察证】
【据实地调研,可知北平城内百姓婴儿100人中夭折23,东首门棚户区壮年男子平均寿命不过40,女子产褥热症,寿数再减三载,平均只三37年,医堂记载,痢疾肺痨每岁索命逾万人之众......】
【欲破此生死迷局,则需海内外学医青年为之共勉,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齐头并进,谨以此文证,愿提供组织1916年大国各地平均寿命调查详细数据以供参考......】
魏见星停笔,迅哥逐字逐句看着,字里行间的触目惊心让他不由自主起身。
“学医......学医好啊......”
迅哥莫名觉得热泪盈眶,仔细盯着魏昶君文章中的每一个数字。
女子风尘仆仆的往复折返,不知在偌大的北平跑了多久,才得到这一份翔实数据。
他觉得很想哭。
不知道是为这个世道悲哀,还是该为这个世道庆幸。
良久,他只是盯着那个始终认真而昂扬的女子。
这才是真正开始接触民生,艰难的从医学的细枝末节,抽丝剥茧 ,开始改变,开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