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又获奖了
与此同时,某大学教师办公室内。首发免费看书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王老师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着一摞换专业申请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这些纸张上,映出一片刺眼的白。
作为地理系的老师,他最近很是困扰。网上对地理专业的偏见越来越多,什么就业难、工资低、没前途,致使报考地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持续下降。
望着墙上那些地理学界的传奇大师们,王老师心中充满愧疚。正当他准备在又一份转系申请上签字时,电话铃声骤然打断了沉默。
“王老师,我那份申请书您还没签吧?”电话那头传来学生急切的声音。
“还没,今天就给你签。”王老师叹了口气。
“别签了!我打定主意要坚持下去!”学生的声音充满坚定,“地理专业就是我的梦想!这次谁劝都没用,那份申请书您帮我撕了吧!”
挂断电话,王老师还没回过神,手机又响了。接连几个电话打来,都是要收回申请的。而且都提到了一个叫张海川的人。
带着好奇,王老师打开手机。发现张海川竟然霸占了热搜,各种新闻标题令人眼花缭乱:
《知识无用?张海川用实力证明知识的力量!》
《清北地理学教授:愿收张海川为研究生》
《全网呼吁张海川考公》
《官媒:娱乐圈需要更多张海川》
《青河市成功捣毁特大拐卖团伙,抓获17人》
看完网友剪辑的视频后,王老师眼眶湿润了。原来地理知识还能这样运用,能帮警方破案,成功解救被拐孩子,能挽救一个破碎的家庭。
知识果然是最强大的武器!这就是地理学的魅力!
看着“地理学”三个字占据热搜榜,作为一名地理人,他感到无比自豪。这是地理学界的共同荣光!
海城某单位办公室内。
一位身着制服的警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这是上面刚刚批下来的,张海川同志因在打拐行动中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请尽快通知有关部门准备相关证书和奖章。”
“好的,”工作人员突然愣住了,“等等,这个张海川,昨天才刚获得见义勇为的荣誉?今天又是打拐模范,还记二等功?”
两人同时愣住,揉了揉眼睛。
“我去!又是这个张海川?!”
这个张海川,简直就像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与此同时,张海川正坐在警局的休息室里。虽然案件告破,但后续的笔录和程序还需要一段时间。
孙巧巧端着两杯咖啡走了过来,将其中一杯递给他:“川哥,你真的太厉害了。”
张海川接过咖啡,轻轻抿了一口。他望着窗外的夜色,轻声说道:“其实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孙巧巧认真地说,“你知道吗?网上已经有人把你的分析过程做成了教学视频,说这是地理知识最好的实践案例。”
张海川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这次事件可能会改变很多人对地理学科的看法,但这并不是他的初衷。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电脑屏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张海川?又是这个名字?”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他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内容。
“真的假的?这小子昨天刚拿了一个见义勇为奖,今天又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质疑。
“我看看我看看。”旁边几个同事也凑了过来,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卧槽,还真是他!这次又是立了二等功!”一个胖乎乎的同事惊呼出声,声音里满是不可思议。
“这小子什么来头啊?”另一个同事皱着眉头问道。
“该不会是哪个大人物的亲戚吧?”有人小声嘀咕着。
几个老油条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怀疑。在这个部门工作这么多年,他们见过太多靠关系拿奖的。但像这样,连着两天拿三个见义勇为的,还真是头一遭。
办公室的角落里,一个穿着粉色衬衫的年轻女孩放下手中的文件,饶有兴致地走了过来:“你们刚才说啥呢?”
“还能聊什么,就是那个张海川,连着两天拿了一个见义勇为奖,里头有一份二等功嘉奖。”中年人摘下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