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承载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被后世不断提及与追寻。
据详实的史书记载,这枚传国玉玺规格独特,呈现为正方形,边长约9.24cm,换算古时度量衡,恰好是方圆西寸 ,秦国的一尺约为23.1cm,一寸则约2.31cm。
其材质来源说法不一,主流观点认为是以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蓝田玉精心雕琢而成;但也有不少人坚信,它是取材于大名鼎鼎、历经波折的和氏璧。
传国玉玺的钮制为独具匠心的螭虎钮,印鼻之处,五条螭虎栩栩如生,身姿矫健且呈盘绕之态,雕琢工艺巧夺天工,尽显皇家威严与气派。
这螭虎形象绝非偶然,它象征着天子的无上权威,在古代文化中,螭虎便是权力与尊贵的代表。
玉玺正面,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尤为醒目,由秦丞相李斯以精妙的虫鱼篆精心书写。
这一印文不仅在字形上呈现出独特的美感,线条婉转流畅,如灵动的虫鱼,又似飞扬的云气,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宣告着皇权天授的正统观念,蕴含着对帝国国运长久昌盛的祈愿 ,成为了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法统信物。
悠悠华夏史,传国玉玺始终是个绕不开的传奇。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西汉末年,王莽谋权篡位,妄图改写天下格局。
太后王政君痛心疾首、怒不可遏,她深知传国玉玺乃正统皇权象征,怎能落入王莽这等乱臣贼子之手?
盛怒之下,她使出浑身力气,将传国玉玺狠狠掷于地面。
刹那间,玉石碰撞砖石,发出沉闷而刺耳的声响,玉玺一角就此崩碎,玉屑飞溅,仿佛也预示着西汉王朝的分崩离析。
王莽夺得破损的玉玺后,心有不甘,旋即命技艺精湛的工匠以黄金修补缺损之处。
黄金的夺目与玉石的温润相互映衬,意外造就了别具一格的“镶金玉玺”。
这独特的修补,不仅让传国玉玺在岁月的洪流中得以延续,更是让金镶玉这一工艺与传国玉玺的传奇故事深度交融,成为后世代代传颂的经典典故,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斗转星移,千年时光转瞬即逝。
自那以后,再也无人有幸目睹传国玉玺的真实模样。每当人们谈及它,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那镶嵌在一角的黄金。
历史的缝隙里,也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曹操、孙坚等乱世枭雄,皆有可能在风云变幻之际伪造传国玉玺,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
但无论这背后的真相如何,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传国玉玺,哪怕只是仿造之物,也早己超脱了实物的范畴,成为了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无价瑰宝,其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只待后人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不断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我将传国玉玺妥善收好,与众人一道,在这昏暗且陌生的石室中探寻出路。
我们就一只激光笔,不能分散开来,只能一起找寻,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目光在石壁、地面来回扫视,双手不断摸索,可寻了许久,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借着激光笔照明,缓缓往回走,到墓室中去找出路。
途中,我按捺不住心中疑惑,向唐米发问:“唐米,刚才那个人,你们都认识吗?”
唐米皱了皱眉头,语气中满是厌恶,说道:
“他是我们公司的,叫田龟聋,是激进派的人。他们不管是探险还是考古,满脑子都是利益最大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和我们保守派向来合不来,很多业务开展都是针锋相对的。
就拿这次来说,原本以为这是司马昭陵墓,要是按照我们保守派的想法,肯定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进行正规的考古发掘。但田龟聋他们极力反对,公司高层为此吵得不可开交。为了避免他们搞破坏,我们才在没有手续的情况下,抢先进入陵墓探索,也算是一种保护措施吧。只可惜,还是功亏一篑。”
她停顿片刻,目光看向疯子,问道:“疯子,是他们找你来夹喇嘛的吧?”
疯子长叹一口气,满脸懊悔:“唉,当初他们动作太快了,你找我的时候,我己经答应参与他们的行动了。真没想到他们这么心狠手辣,居然想把我们都杀在这里。”
我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说道:
“金缕玉衣、七星刀,可都是无价之宝啊。要是他们毫无良心,把这些文物偷运到国外,肯定能卖出天价。就连那颗真假难辨的长生不老丹,只要稍微炒作一番,也能被炒出个离谱的高价。古往今来,谁不想长生不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