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好汉定当景从。”
董硕言辞灼灼,尽是要拉这姓梁的入伙,不过那大汉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不待他将话说完便举手将其打断:“兄弟不要再说了,我梁达虽然是白莲教的弟子,却并无争霸天下之心,今日三位远来是客,我这就吩咐下去置办酒肉,之前所言,我就当什么都没有听到。”
闻听此言,董硕大急:“哥哥,不说当今身世如何,只说这大明已经是千疮百孔,前些年先是八虎祸乱朝纲,后有刘六刘七戕害百姓,而南边则倭寇日盛,北方又有鞑靼环伺。乱世之象已生,俗话说不破不立,此时正是需要大哥这般的人物才能破而后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好了贤弟,我就只想带着手底下这些兄弟安稳度日,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但也不会搅了几位的大事,今日多有不便,就不留三位了。”
见梁达此人油盐不进,那个叫做王睿的宁王使者阴恻恻地干笑了两声:“呵呵,从来没有听说过开山立柜的绿林中人还想着安稳度日,今日既然与闻了我等谋划,就想三言两语将我们打发了不成?”
梁达立即变了脸色道:“哦,王老弟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想称量一下梁某人的斤两?”
“这倒不敢,不过需要梁当家的给个说法。”
“你要什么说法?”
“王爷义举乃是机密,梁大当家不愿参与也不强求,不过既然知道了,那么总也要留些把柄在王爷手中才行,不然出了纰漏,可不是一句保证之言就能令我等放心的。”
梁达不悦道:“我姓梁的向来磊落,哪儿有什么把柄与你?哼哼......想要威胁我梁某人,就不怕走不出这个寨子吗?”
“梁大当家尽可以试试......”
见二人言语失和,那董硕赶忙打起了圆场:“大哥误会了,并非让大哥难做,只要大哥这两日做过一场,劫掠一两家富户,也算是大哥的保证有了凭据,我们事后便走,就算是入了伙的英雄好汉,也都是交了投名状的。”
梁达摸着脑袋心想:“这些人粘着毛,就要扯你二两肉下来,三人赖着不走终究是个麻烦,反正吃的就是这碗饭,这两天就出去发个利市也无不可。”
想到这里便道:“这倒是可以依了兄弟的意思,不过我从不在本地作案,也不杀忠孝之人,待我派人出去踩踩盘子,再与三位商议,今日先喝酒吃肉再说。”
云帆闻听他们交谈的竟然是造反大事,心中已是不快,他幼时深受其父影响,不说多么的忠君爱国,却也鄙视这些乱臣贼子。见双方没有谈拢,心中还暗暗赞叹那梁达识得大体,没想到几人说着说着,又开始讨论起怎么去祸害乡里,这又让云帆起了大大地反感。
心道:“我得想办法坏了他们的好事才行。”
想起那个趴伏在后窗下的儒生,便取来一小颗石子捏在手中,屈指一弹,“噗”地一声透破窗纸射进屋内。
“什么人?”
屋内喝声响起,那儒生早已翻身倒跃上了屋顶,打眼就向云帆这边瞧来,却见一个丐装少年向他挥了挥手,就消失在了山屏后面。
这时那董硕和王睿都已破窗而出,而那梁达和持棒的张继却是从大门出来,四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屋顶。
董平见到那儒生,却是诧异地道:“你怎么会在此间?”
那儒生一抖手中的洒金折扇,揶揄道:“还真是家传渊源,一说到造反就少不了你们姓董的。”
原来这董硕乃是梁山好汉董平之后,昔年董平征方腊时死于独松关,后来其子董芳在兰陵狮子山上聚众为匪,与同在麒麟山为匪的张青之子张国祥比邻为友,二人后来都被岳王爷招揽在了麾下,那张继便是张青后人。后来董张两家就一直在兰陵一带延续了下来,董硕已是董平的第六世孙。
董硕素来沉稳,闻言也只是淡淡一笑,向那儒生拱手道:“常大侠不去眠花宿柳,怎么管起董某的闲事来了?”
“哈哈哈,造反这等大事在你嘴里竟然成了闲事,真是好笑。你们一路上撺掇了多少人递交投名状?前几日,两百里外李家庄的惨案是不是你们做的?我不遇到也就算了,恰巧昨夜你们路过莱阳城时就偏偏被我见到了,这才一路跟来,看看你们还能丧心病狂到什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