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国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快。.t?a-k/a`n*s*h?u~.?c′o.m′
"马主任,我搞的是冬季蔬菜大棚,对塑料的需求很大..."
"很大?"
马主任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
"你知不知道塑料薄膜多少钱一吨?就为了你种那几根破黄瓜?别浪费我时间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年轻女工探头进来。
"马主任,李副厂长找您去会议室,外贸公司的人来了。"
马主任立刻变了脸色,匆忙站起身。
"我马上到。"
转头对苏建国挥挥手。
"你赶紧决定买不买,不买就出去,别在这碍事。"
苏建国无奈,只好先离开了第四塑料厂。
离开第四塑料厂的大门,苏建国推着自行车站在厂区外的马路边,阳光刺眼地照在脸上。
他抬手抹了把汗,回头看了眼那高大的铁门和“国营第四塑料厂“几个褪色的大字,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狗眼看人低。“
他低声嘟囔着,抬腿跨上自行车。
九月的阳光依然毒辣,苏建国蹬着自行车沿着人民路往东走。
很快,街道两旁的景象让他不由得放慢了车速。
几个月前还冷冷清清的街道,如今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
卖菜的、卖肉的、卖日用品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个扎着蓝头巾的大婶面前摆着几筐新鲜蔬菜,正和顾客讨价还价。
旁边是个卖猪肉的摊位,案板上摆着半扇猪肉,苍蝇嗡嗡地围着打转。
再往前,一个戴草帽的老汉推着冰棍车,车上的小喇叭循环播放着“冰棍,奶油冰棍“。
“变化真快啊。“
苏建国喃喃自语。
他记得上个月来这边的时候,街上还只有国营商店和供销社,现在居然冒出这么多个体户。
政策确实在变,而且变得比他记忆中还快。
肚子突然咕咕叫起来,苏建国这才想起自己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
路边一个馄饨摊飘来的香气勾得他直咽口水。
摊主是个四十出头的汉子,正麻利地包着馄饨,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师傅,馄饨怎么卖?“
苏建国停下车问道。
“一毛五一碗,肉多汤鲜!“
摊主抬头露出憨厚的笑容,手上的活计一点没停。
“您来一碗?“
“来两碗!“
苏建国把自行车靠在路边,在简陋的小马扎上坐下。
摊主立刻往滚开的大锅里下馄饨,白色的面皮在沸水中翻滚,不一会儿就浮了上来。\x~x`s-c~m¢s/.?c·o¨m?
他舀了一大勺骨头汤到碗里,撒上葱花、虾皮和紫菜,再把煮好的馄饨捞进去,最后淋上几滴香油。
“您慢用。“
摊主把热气腾腾的馄饨放在苏建国面前。
苏建国吹了吹,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肉馅饱满,汤汁鲜美,面皮筋道,比他记忆中的味道还要好。
他狼吞虎咽地吃完第一碗,摊主适时地送上第二碗。
“您这馄饨真不错,肉馅给得足。“
苏建国边吃边夸。
摊主笑呵呵地擦着手。
“那是,一大早起早挑的肉,新鲜着呢。不像国营饭店,肉馅里掺一半白菜帮子。“
苏建国点点头,又舀了个馄饨送进嘴里。
这朴实的美味让他暂时忘记了塑料厂的不愉快。
“师傅,您这生意不错吧?“
苏建国随口问道。
“还成。“
摊主压低声音。
“比在厂里上班强多了。我在机械厂干了二十年,一个月才三十八块五。现在摆摊,一天能挣五六块呢!“
苏建国惊讶地挑眉。
“那您怎么还...“
“还穿着工装?“
摊主扯了扯身上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苦笑一声。
“厂里半死不活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我这算停薪留职,万一政策变了,还能回去。“
苏建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开放的春风确实吹到了每个角落,但人们心里还有顾虑,不敢完全放开手脚。
“您这是去哪啊?看您风尘仆仆的。“
摊主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