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提到乔峰与郭靖,智通大师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这些故事,太渊幼时便曾与他和灵风子讲过。当时二人震惊于太渊小小年纪,竟对几百年前的事情如数家珍。但他们并未追问,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正如太渊常说的那句话——人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太渊你何必妄自菲薄?以你如今的年纪便有如此能为,只要勤醒己身,持心不堕,道心不改,将来未必不能达到三丰真人的境界。”智通大师语气中满是期许。“倒是我的门下,没一个像你这般有慧根的。要学武的都去少林了,到我门下的要么是孤儿,要么是家中孩子太多,日子过不下去了才送到寺里来。”智通大师微微叹息。太渊知道,自己并非天赋异禀,只是自幼便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前世蹉跎一生,今生能见大道,岂能不勤勉?对于智通大师的无奈,他只能答应日后游历时,会为其寻觅合适的弟子。“太渊,你对性功的修行可有头绪?”智通大师问道。“略有想法,不过还需慢慢验证,也要观看更多典籍。”提到这个,太渊不禁有些苦恼。崇道观本身所藏经典就少,往后的修行之路,还得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虽说前世看过的典籍数不胜数,但在如今得了真传的他看来,那些典籍里精华与糟粕混杂,且有些内容已然遗忘,要从中梳理出有用的东西,着实是个浩大的工程。智通大师点点头,又问:“那你近日研读《妙法莲华经》,可有感悟?”太渊思索片刻,答道:“一言以蔽之,戒——定——慧。”“止是定,观是慧,摄心入止为定,静明观照为慧,止中有观,观中有止。”“哈哈哈!善!”智通大师听闻,不禁抚掌大笑,眼中满是赞许之色。…………寺外。“大师,留步。”太渊拱手告别。智通大师微笑颔首,目送太渊离去。此时山光空濛,天晴正好。太渊的身影渐行渐远,宛如一道轻烟,消失在苍茫的山林中。智通大师轻声喃喃:“灵风道兄,佛道合流,或许我真的能见到渊儿得证人仙大道。”“人仙啊……”转身,寺门缓缓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