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玄青录 > 第359章 天授真经与大贤师

第359章 天授真经与大贤师

下留情。”

张炀面色平静,缓缓点头:“晚辈明白了。”

铜镜老者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轻抿一口酒,语气缓和几分:“但也切莫逞强。若你能顺利夺得星云寿果,自保而出,便已是莫大功劳。至于其他奇物机缘,能取则取,量力而行。”

他话音一转,神色忽然一肃,语气低沉下来:“还有一点……若你在天星宫内察觉异动,尤其是星象紊乱、宫阙震颤之时——切记,不可贪战,立刻退避。”

张炀一怔,沉声问道:“前辈是担心……天星宫内将有变故?”

铜镜老者望向远处,神色沉凝,语气低沉幽深:“天星宫之事,远比你我眼见的复杂得多。有些东西……沉睡得太久了,久到我们都忘了,它还活着。”

说完这句不着边际却隐含警示的话,老者便不再多言。张炀见状,也不再追问。

院中一时寂静,只听灵酒在玉盏中轻轻晃动,映着夜色,折出粼粼微光。

而张炀,却缓缓攥紧了掌心。

沉默片刻后,张炀再次轻声开口:“前辈,不知这天星宫……其来历究竟为何?”

铜镜老者缓缓从玉盏中收回目光,似自往昔岁月中回神,轻轻将玉盏搁于几案,唇角微扬,笑意淡然,语气悠远道:“天星宫啊……小友又知晓几分旧事?”

张炀挠了挠头,神情郑重,道:“晚辈所知有限,只听闻那位天星宫宫主被尊为‘大贤师’。传言在其未曾出世之时,整个人族九州仍由大禹皇朝统御,法度统一,四海归心。”

他略一停顿,复又说道:“据说那位大贤师天生异象,得天地感应,获‘天授真经’,悟道而入道。自筑基至化神,仅耗四百余载,乃人族有史以来最迅捷之登境者之一。其后行迹九州,救民于灾厄之间,布施于黎庶之中,广开法坛,传道讲经,其声名一时无两,犹如烈日当空。”

“再之后,大贤师不知因何缘由,于玉州偏隅闭关百年。出关之日,便高宣立宗,创立天星宫,广收门徒。天下俊彦仿佛受其道韵感召,纷纷投其门下。九州英才,无不以拜入天星宫为殊荣。”

“短短百余年间,天星宫便如星火燎原,崛起于群雄之中,一跃而成四州至尊道统,竟能与大禹皇朝分庭抗礼,鼎足而立。”

“但也不知为何,自那天星宫风头最盛之时起,忽而接连遭劫,宫中多处起火,传言乃是同门叛乱。紧接着,大禹皇朝大军压境,声势浩荡。”

张炀微微皱眉,续道:“据传那位大贤师知晓已无力回天,便以通天之法,将整座天星宫封入虚空,自此再无踪迹。天星宫自此淡出世间,成为传说。而大禹皇朝也在那之后急转直下,元气大伤,统御九州之力日渐式微,最终分崩离析,天下九分,动乱迄今。”

铜镜老者听罢,笑着轻轻鼓了两下掌,语气调侃中带着欣赏:“你这小子,倒也记得分明,说得与那些老旧史册中所载别无二致。”

张炀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晚辈这些年四处游历,偶有耳闻……不过终究都是些零碎之语,未敢妄断真假。”

铜镜老者点点头,眸光微敛,似有一抹回忆之色浮上眼底,语气也随之低沉下来:“那位‘大贤师’,确是一位旷古奇才。其资质,惊才绝艳;其心性,宽厚仁慈;其行事,更有古圣之风。”

他轻轻叹息,缓缓说道:“世人或称其为‘当世圣者’,亦有说他是‘应运而生之主’。只可惜,终究神通难敌天命,逆势者,难免悲剧收场……”

张炀闻言,心中微震,忍不住追问:“前辈此言……何意?”

铜镜老者闻言,长长叹了口气:“今人不知上古情势,对许多旧事的认知,多有偏差。譬如老头子所在的千镜楼……其实其前身,便是大禹皇朝的‘司天监’,掌记星象、校验气运、监测万象之变。楼中至今仍藏有诸多上古典籍,其中关于那位大贤师的记载,最多,也最为推崇。”

他顿了顿,语气缓缓低沉:“当年,人族虽在大禹皇朝的统御下,于与妖族对峙中屡屡取胜,但那胜利,几乎都是以无数修士之命换来的。而那些被送上战场的修士,大多是被强制征召,血肉填疆,尸骨堆城。九州之间,各大世家、宗门对此多有怨言,却又不敢公言,唯有强忍。”

“直到那位大贤师横空出世。彼时他得天授真经,修至化神境后,亲赴北境边陲,一人一剑,血战群妖。”老者目光微眯,仿佛眼前重现昔年战火:“据记,大贤师在北境独斩四阶妖王百余头,化神妖尊亦斩其二,一时之间名震天下。北地修士视其为神明,群起而效之,纷纷追随大贤师北上诛妖。”

“但正当声威如日中天之际,大禹皇朝却忽然下令,令其罢手,回帝都受封。大贤师未曾违命,应召回朝。然则,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