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自天启八年十月正式开启征服安南战役首至九年十月,耗时十三个月明面上彻底拿下安南。/k·s′j?x-s!w·.^c!o/m?
并设置了二十府,分辖五十个州、两百多个县。
在民政上不但大量启用越南籍官员治理地方,还从顺民中挑选精壮组建仆从军,并辅助以移民政策来稀释安南土人的基数。
这样一来给了大量士人一个上升的渠道和空间,缓解他们对明人这个侵略者的抵触情绪,二来招募仆从军,被给予他们一定的军饷使其家庭即便是失去了壮劳力,也能让一个家庭拥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再则,通过打击叛军,将降卒收纳管理,开展屯田事宜,使得红河谷平原的耕地面积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定海神针便是长期驻扎在此的那二十万明军,以及沿海那千吨级怪兽,即便是越南人再有反抗的念头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明朝初期二十年都未能稳定安南局势,最终选择了被迫撤军的案例,这也使得明廷与孙承宗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朱由校可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他是非常清楚越南在南海的重要性。-暁*说_C,M-S. *已_发!布,罪^薪+蟑^結`所以除了一系列安民的政策之外,他还让孙承宗在越南省选择了西处适合作为深水港口的地方,建城。
越南北部是未来越南的核心区域,它周边地区群山环绕,沿海地区为红河平原。红河平原由红河冲积形成,是越南北部的农业基地和人口聚居区,越南省首府河内就位于红河平原的中心地区。
而被选为港口的位置濒临北部湾,地处红河三角洲东北部,距离越南河内只有不到二百里。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在越南注入大海。在红河平原地区,红河的航运价值非常重要,很多货物可以通过红河运输到出海口,同样的,越南产的水稻,亦可以通过红河运输到红河平原内部以及云南省,这样也可以极大的缓解朝廷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粮食运输到云南等西陲之地。
被朱由校命名为海防的新城,它背靠红河平原,面向大海,拥有整个红河平原的腹地支撑。对于它未来的发展前景,朱由校是非常乐观的。
第二个港口名为沱灢,汉名曰岘港。岘港位于越南中部,北部和顺化相邻,西部和南部和广南相邻,东部濒临南海。~二′八,看?书*旺, \无+错^内~容~岘港的港口条件非常优越,是一座天然良港。岘港位于岘港湾之内,岘港湾是一个马蹄形的海湾。
这种类型的海湾可以有效的遮挡风浪,海湾之外波涛汹涌,海湾之内却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的停靠。此外岘港位于越南最狭窄的地区,起到了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战略价值也非常重要。因此这里也被朱由校亲自选为南洋舰队在海外的第一个长期驻扎点,毕竟广州再好,并非是一个大型舰队基地的最优选择,所以他非常重视岘港的建设。而随后的数年间,不断的有来自国内各省的运输船队将工匠、物资等运往此地,加入到了海港的建设当中。
第三个港口便是从占城国抢来的湄公河出海口的盖梅港。与岘港一样,这里也是一个深水良港,它位于西贡河河口处,濒临南海。盖梅港的港口条件非常优良,处在河口地区,面向广阔的大海。
头顿港距离西贡城非常近,港口靠近满剌加(马六甲)海峡。由于港口优良,地理位置优越,是东来的欧罗巴商船进入南海的必经之地。加上其又是湄公河流域的出海口,背靠肥沃的湄公河平原,与明军新占领的西贡城遥相呼应,这里自然也是朱由校重点关注的港口之一,这里的建设,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西贡,后世拥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永乐年间,大明帝国曾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在这七次下西洋后,不少东西亚、中东沿海、东非等国家也向明国进行朝贡或贸易。而在当时,西贡便是西来朝贡船只停泊的一个港口。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西贡”,有“西方来贡”的意思,自古以来就是大明所有之地。
这里原本生活着许多高棉族、越族以及明人。几年前被南迁的越人占据,成了阮家的领地之一,如今亦被明军彻底掌控,此时驻扎了五万明军士兵。
之所以明军驻扎如此之多的士兵,主要还是朱由校锤炼西贡身后的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这里的水稻一年三熟,被称为天选之地亦不过分。湄公河来源于我国青海省,从云南省南阿河口出国,流经缅甸宣慰司、暹罗(泰国)、老挝宣慰司和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