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计划表示赞同,认为这确实是目前最为可行的策略;有的则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担忧,比如大军如何踏平此地,然后直接进攻芬兰。那么万一瑞典人再次派军自海上而来,我军又该如何应对呢?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变数。
作为明军主将,多尔衮先是满意的冲自家的侄子点了点头。
多尼,多铎的次子,是多尔衮准备过继过来当养子的亲侄子。年仅十八岁的小家伙,高中毕业之后便加入了西征大军,从一名小兵做起。直到其天生的军事才能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被挖掘出来。近而让多尔衮难得的徇私了一回,将其安排在了自己身边做一名随军参谋。
多尼的分析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显得有些稚嫩,许多关键因素都被他忽略掉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皇帝的想法。
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多尔衮的主力部队为何会出现在这座看似微不足道的棱堡之外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其目的不言而喻。
如今的芬兰湾沿岸,已然全部成为了瑞典人的领地。这一局面直接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在广袤的波罗的海区域,明国竟然找不到一处属于自己的港口!
然而,朱由校早已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他精心挑选了圣彼得堡作为未来大明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这一决策不仅具有战略意义,更关乎着大明帝国在欧洲的长远发展。
因此,对于多尔衮来说,他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占领这座棱堡那么简单。他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力气,将这座棱堡打造成大明帝国在欧罗巴最大的海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朱由校的战略构想,让大明帝国的舰队在波罗的海上畅通无阻,威震四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不光要轰平瑞典棱堡,还要在这片废墟中建造一座能容纳十万,甚至是百万的大都市。
喜欢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