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未明,谢玉兰开始对着铜镜,用烧过的柳枝混着灶灰,仔细地将脸和脖子涂黑。.l+a^n¨l_a?n-w-x¢..c~o?m¨
今日是山下村镇赶集的日子,为了保险起见,她决定乔装打扮一下。
镜中的女子眉眼依旧清秀,但蜡黄的肤色和刻意画粗的眉毛让她看起来老了十岁。
等收拾妥当,谢玉兰才叫两个小孩起床。
半夏利落地爬下床,拿起昨晚分好的香囊,安神的系蓝绳,驱蚊的系绿绳。
天光渐亮时,三人匆匆用了些饭食,就顺着山间小路赶集去了。
谢玉兰挑着扁担,前后两个竹筐里装着香囊和些山货。
半夏牵着忍冬跟在后面,怀里抱着些干粮和水。
转过山坳,村镇渐渐出现在视野中。
炊烟袅袅升起,鸡鸣犬吠声隐约可闻。
这个叫杨柳镇的地方比慈云庵附近其他村落都大,所以定为赶集的中心,很是热闹。
“谢娘子,这边!”买干货的王婶朝她们招手。
她也是慈云庵收留的女子,因为生不出儿子,被丈夫家暴,逃到了慈云庵。平日在山里采摘些新鲜的菌子,到山下卖。
谢玉兰和她打过几次交道,王婶知道谢玉兰要下山卖东西,特地在拥挤的市集中给她们腾出一小块地方。>^!卡?£卡?小@说+¤#网; a免/费?|阅?]读?.
谢玉兰千恩万谢地摆开摊位。
半夏铺开粗布,忍冬在旁帮忙,将香囊分门别类排好。
“香囊嘞,驱蚊安神,夏日必备!”谢玉兰见摊位布置得差不多,开始吆喝,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有人忍不住上前问:“这是什么?”
谢玉兰笑着掀开盖在筐上的蓝布:“驱蚊香囊,加了薄荷和艾草。”
那人一听道:“我先前在城里买到过一种香囊,安神的,我家当家的了说一觉到天亮,多年头一遭,你这个跟城里的比怎么样?”
谢玉兰颇为讶异,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熟客”。
她只笑了笑道:“你试试便知道了。”
日头渐高,集市上人越来越多。
谢玉兰的香囊卖得不错,特别是新推出的清凉款,里面加了冰片和金银花,闻着就让人神清气爽。
她一边收钱,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警惕任何可疑的动静。
“这位娘子,香囊怎么卖?”一个温婉的女声响起。
谢玉兰抬头,看见一对年轻夫妇站在摊前。?¤÷2?e/8$e=看£;书o=网+× 1追D?×最.±新|章2?节¨女子二十出头的样子,穿着细棉布衣裙,发间只簪了一支木钗,却掩不住通身的书卷气。
她身边的男子正小心翼翼地护着她,不让过往行人碰到。
“安神的十五文,驱蚊的十二文,清凉的二十文。”谢玉兰微笑着回答,目光看着女子挑香囊,男子目光不移的望着女子,微微一愣。
莫名的想起她离开施家前,施闻楼最后看她的眼睛。
想到施闻楼,谢玉兰不禁下意识地忧虑,不知道施闻楼的身体怎么样了……
“大姐?”半夏轻轻拽她袖子,“这位夫人问清凉香囊能不能挂在孩子摇篮上。”
谢玉兰猛地回神,耳根发热“"啊,当然可以。里面的药材都是温和的,对婴儿无害。”
那妇人笑着挑了两个:“我家相公读书常到深夜,蚊虫又多……”
“我帮你系在帐钩上。”男子接过香囊,动作轻柔地为妻子别在衣襟上,眼中满是柔情。
谢玉兰不由哑然失笑,看着他们相携离去的背影。
在古代,也会有相敬如宾的夫妻。
反而她在施家的宅院里困久了,磨灭掉太多的憧憬。
“让开让开!”粗鲁的喝声突然从人群外传来。
围观的人像潮水般退开,露出三个彪形大汉。
为首的那个满脸横肉,左眼上有一道疤,腰间别着一根包铜的短棍。
“新来的?”疤脸汉子一脚踩在谢玉兰的摊位上,震得几个香囊掉在地上,“知道杨柳村的规矩吗?”
谢玉兰连忙将两个孩子护在身后,低着头道:“这位大哥,我们姐妹初来乍到,不懂规矩……”
“每月一两银子保护费。”疤脸汉子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黄牙,“否则……”
他目光落在谢玉兰的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淫邪。
虽然看着黑了些,但五官不俗,身段更是不错,勾人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