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缠绕的青铜锁链——每根锁链的末端都连着一小块人骨,骨头上刻着《少年科学画报》的刊号。
陆远的口袋突然震动。
竹简自动展开,表面的霉斑剥落,露出下面隐藏的第三层文字——不是刻上去的,而是用某种黑色物质写成的现代汉字:
"1958年7月刊第7页"
"基因图谱有误"
"速改"
竹简的末端,赫然印着一个血手印。
四根手指,缺无名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节 血经暗阁
鸡鸣寺的轮廓在青灰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飞檐上的铜铃无风自动,发出沉闷的撞击声。_微¨趣,小?税\惘. ·哽-欣*罪/全¨陆远绕到寺院西侧,发现小门上的铜锁已经锈蚀断裂,锁链上挂着几缕灰白色的毛发——与槐树上垂落的发丝一模一样。
推开门,霉味混着线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藏经阁内漆黑一片,唯有最里侧的书架缝隙间透出微弱的红光。陆远摸黑前行,脚下不时踩到散落的经卷,那些纸张触感异常柔软,像是浸泡过某种油脂。
第三排书架上的《金刚经》果然与众不同。书脊的装帧线在黑暗中泛着青黑色的幽光,手指触碰的瞬间,整部经书突然变得滚烫。陆远强忍灼痛将它抽出,书页间竟夹着一张人皮——薄如蝉翼,上面用血绘制着精细的星图坐标。
"吱呀——"
书架缓缓移开,露出后方狭窄的暗门。门框上刻着十二个狰狞的兽首,每个兽嘴中都衔着一截青铜锁链。陆远弯腰钻入的刹那,那些锁链突然绷直,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
密室内的景象让他胃部痉挛。
七具完整的人形皮囊被铁钩悬挂在四壁,像晾晒的衣物般微微晃动。每具皮囊的额头都刺着一个汉字,连起来正是"非攻止戈以血载道"。最骇人的是他们的右手——无名指的位置都被整齐切断,断口处缝着细密的青铜丝。
密室中央的石案上,青铜灯台的造型是一棵微缩的神树,枝桠间挂着七盏油灯。灯油早已干涸,取而代之的是黑红色粘稠物,散发着地宫特有的腥锈味。陆远用镜片刮取少许,在灯光下辨认出这是血液与青铜粉末的混合物,其中还混杂着细小的骨渣。
灯柱上缠绕的锁链突然滑落。链节上的十二生肖图案在接触石案的瞬间开始流血,那些血珠诡异地逆着重力向上攀爬,在案面汇成一幅地图——正是岐山地宫的平面图,但多了个用红圈标记的隐秘耳室,旁边标注着"1958.7.7"。
镜片突然剧烈震动。
陆远低头,看见镜中映出的不是自己,而是年轻时的父亲。影像中的父亲正在地宫耳室里,将一块刻满符文的人骨放入青铜匣。更惊悚的是,匣子内衬上赫然印着《少年科学画报》的封面!
"他们回来了。"
沙哑的声音在身后炸响。陆远转身时撞翻了灯台,黑红色"灯油"泼洒在地,竟自动聚合成七个跪拜的人形。守阁老僧站在暗门处,深陷的眼窝里没有眼球,只有两团蠕动的青铜丝。他怀中的陶瓮正在剧烈摇晃,瓮口的朱砂符箓一张张剥落。
"你父亲带走了钥匙。"老僧的喉结上下滚动,声音像是从很远的隧道传来,"现在该还了。"
他敲击陶瓮的动作引发连锁反应——七具人皮突然鼓起,仿佛有看不见的躯体正在填充它们。最靠近陆远的那具"老陈"皮囊突然抬起右手,四根手指做出持枪姿势,正是当年老陈拍摄文物时的习惯动作。
石案下的暗格弹开,露出半本残破的杂志。
1958年的《少年科学画报》第7页上,"少年科技"栏目里介绍的不是电动机制作,而是一组诡异的青铜器件组装图。图纸边缘的空白处,有人用铅笔写着几行小字:
"基因锁第37次调试失败"
"周公梦境出现污染"
"建议启用备用人柱"
最后附着一个名单,七个名字中四个被划去——正是地宫考古队失踪队员的姓名。
陶瓮的盖子突然炸开。
一只青灰色的婴儿手臂伸出瓮口,五指张开,掌心刻着与陆远右手完全相同的星图烙印。当这只手抓住陆远的手腕时,密室四壁的人皮同时发出尖啸——
没有声带,却震得经卷纷纷坠落。
在漫天飞舞的佛经碎片中,陆远看见自己的倒影在青铜镜里慢慢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