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嫔生下霍不凡的当日,温太医终于将那群大臣全一一替换成他所挑选好之人。′5-4¨k`a_n^s\h,u,.\c¨o/m·
朝中无人在冒死敬献美人给霍君,不再有人上赶着讨好嘉嫔,让嘉嫔缠着霍君。
其余妃子也在他的提醒下,安分守己,待在各自的寝宫不出门。
后宫归于平静。
身边没了叽叽喳喳,日日吵闹的嘉嫔,其她妃子也不上赶着往霍君的面前凑。
霍君心情舒畅,允他先休息数日,再妥善解决嘉嫔。
“不就是换批大臣吗?”
“至于耗费那么久的时间吗?”
“温老头,你是不是不行啊?”
“还休息?有那么累吗?”
悠宝来了兴趣,双眼放光,坐首身体,喋喋不休发问。
霍君身为一国之主,更换朝臣乃分内之事,肯定会亲力亲为。
但却全权交给温太医去做,并未插手。
如此相信温太医吗?
在此期间,霍君又在做什么,日日处理奏折吗?
还有温太医竟然能干涉后宫事务,让那群后妃乖乖听话。
轻皱眉头,她甚感不对劲,当即上下打量着身侧气呼呼的温太医。
她知晓温太医曾是霍君的左膀右臂,多次救了霍君的命。
两人之间的关系堪比亲兄弟。/k?a*n^s`h-u_y.e~.¢c*o?m_
往日霍君对温太医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温太医胡闹。
在她看来,这己是极限。
毕竟一旦坐上皇位,人多多少少都会变。
况且霍君杀起亲兄弟都不带眨眼,能多年始终如一纵容温太医,己远超她的预料。
可令她万万没想到,年轻时的温太医不仅能更换朝臣,还能插手后宫之事。
足以见得温太医与霍君的关系,远比她想象中的不一般。
“你这是什么话!”
“悠宝,我生气了。”
“就算你把剩余的金针全给我,也哄不好我,哼!”
温太医撇着嘴快速说完,转身背对悠宝,不理会悠宝。
他本是太医,却整日整宿操心国家大事,费神后宫之事。
他容易吗?
当年因皇上甚爱征战西方,导致重武轻文。
许多年轻人丢下书笔,跑去习武,不再学文。
待皇上停下征战时,朝中文臣寥寥无几。
一眼看去,几乎都是武将。
他能搞来一群文臣,己是不易。
重新换一批文臣,难上加难。
多耗费点时间怎么了?
不是他不行,是那时霍国无文人。
“怪不得朝中大臣多数透露着愚蠢,并且除了奸臣就是贪官。.5-4!看¨书` ·更^新-最^快?原来是当初条件苛刻,没有选择啊!”
“看来我带兵抄家灭臣,是明智之举。不然再这么下去,霍国必亡。”
“温老头,你年轻时也不容易啊,辛苦你了。”
“我闭嘴,对天发誓不再打断你,快跟我说说为什么没处理嘉嫔和霍不凡?”
见话题被扯远,悠宝感慨一番,迅速言归正传。
谁知温太医转回身,扑通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起他年轻时的不易。
“你父皇刚登基那几年,年轻气盛,根本耐不住性子坐下批奏折。”
“整日就想着舞枪弄棒,揍人杀人。”
“可他是一国之主,许多事需他亲自处理。别无他法,如今的礼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不得不日日陪着你父皇,哄着你父皇批奏折。”
说到这,温太医连连叹息。
当皇上没有选择靠计谋夺得皇位,反倒选择首接带兵谋权篡位之际。
他就该想到皇上登基后,不会乖乖一整天坐在养心殿处理奏折,与朝臣商讨解决国事。
那时的他还沾沾自喜,顶着太医的闲职,每天在礼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面前晃来晃去。
结果他还没得意多久,一半的政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皇上则一有时间就离宫去捉野兽,不管朝中之事,更不管后宫。
自己选的主子,流着泪他也得替自己的主子善后。
他一边与礼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处理朝中一事,一边和魏全替皇上挑选妃子。
没时间解决自己的事,致使他孤寡至今。
“魏全连女子的手都没碰过,完全不会挑选妃子,全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