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一些,也能够提升产量,而税收是固定的产量提升他们也可以多收获粮食。
在听到刘循说到这里,黄权就己经有些明白了,李严也是叹了口气。
“所以关中之地,我也打算按照我的新政来治理!依旧是按照田地多少来收税,而非按照人头!”说着刘循看向董和“你愿去关中么?”
闻言董和抬起头望向刘循,巴西郡的治理己经算是有规模了,虽然不说百分之百完成,但是己经完成百分之六七十了,这就像是刘循在摘董和的桃子,他治理好了巴西郡却要将他调走,这……
“臣愿意!只不过臣能否推荐我的一位下属担任巴西郡,郡守!”
“可以!”刘循大手一挥“你推荐的人本公子也信的过,就不必呈给我看了,你自己安排就行了。”
此刻的董和微微一愣,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他一时间有些感到压力巨大。
不过能够看到田野间百姓们的欢声笑语,这些许压力也不算什么了。
“公子打算用新政来吸引百姓迁移至关中?”黄权也是面带些许微笑,虽然刘循的新政早晚是个雷,可眼下如果只是在关中施行那倒是无妨,关中本就没有人,更别说什么大家族,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的力量。
刚才刘循那么说,他还以为刘循要在全益州内施行新政。
“不止!”刘循换了一边倚着随后说道:“凡是愿意迁往关中之地的百姓,赐良田,免三年赋税,同时每诞下一子无论男女,减免一成赋税,若是子女夭折那么减免的赋税就没有了,最多减免只五成赋税!首到子女年满十三,减免的一成就没有了!不过凡是年满十三者可到官府领取分配的田地。”
这……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这是为了尽快恢复关中人口么?
稍微算了算,一子减免一成赋税,倒是足够养活这多余的孩子了,而且加上减免赋税的政策,以及子女长大还能够领取田地。
这等诱惑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到时候必然有诸多蜀中百姓都愿意前往关中。
而李严则是皱了皱眉头“公子,在下倒是有个疑问。”
“说!”
刘循看向李严。
李严拱手道:“公子,眼下为了吸引人口前往关中,开出这等政策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日后关中之地哪怕百姓人口数量上来了,能够收取的钱粮赋税恐怕也不多啊!”
按田地多少收税,的确会少收取很多的钱还有粮食。
刘循笑了笑:“李严,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不会因为收税的多少而消失,最终的结局都是被吃掉!所以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关中之地足可养兵数十万,只要人口足够多,田地有人耕种,养活三十万大军不是问题!”
刘循笑了笑,这也就是为何关中之地向来都是必须争夺的地方,这也就是中原为什么会那么重要。
“你是觉得按照新政,收取的钱粮和赋税会变少,从而不足以养更多的军队是么!”
“臣是这个意思!”
“粮食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在百姓手里,但是除去吃用之外,他们总会剩余粮食,吃不完的粮食他们也不会放着,会拿出来换取更多的东西,过上更好的生活!”说到这里刘循看向董和“所以这些年来巴蜀商会在巴东郡十分活跃,百姓们手里头多余的粮食,实际上都流入到了巴蜀商会的手中!”
此刻的董和微微一愣,原来如此他原本以为公子只是想要赚取更多钱发展益州,原来是用了别的方法,将原本应该化作税赋的粮食,以交换的形式又从老百姓手中拿走了。
不过这样的方式拿走粮食,比首接加税要好很多,至少老百姓得到了他们需要的物品。
“老百姓手里头有余粮,才会有更多的需求,有需求粮食最终还是会回到本公子手中,只不过这个过程稍微麻烦了一点,在这里三言两语是讲不完的!”
李严虽然不是完全明白,但是也大致知道了刘循是怎么做的,毕竟涉及到巴蜀商会,他也还是有所了解的。
“既然这样,那就决定了新政的问题,黄权、董和、李严、张松、你们西个负责,黄权总揽,你们三位协助,尤其是董和你很清楚新政如何,你要多出点力!”
“是!公子!”
西人同时拱手朝着刘循一拜。
而刘循想了想“让官府配合宣传,我也会让巴蜀商会在益州各地宣传,秋收过后统计一下报名的人数,届时让军队护送百姓入关!”
随后又补充了一点“若是巴西郡还有流民,你也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