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 第22章 以逸待劳

第22章 以逸待劳

清川江的流水,自西向东,日夜不休。£?e鸿?特[小{说:网= ]**无÷错ˉ?|内)§容§]它见过高句丽的猎鹰,听过高丽王朝的梵唱,也承载过壬辰倭乱时无尽的鲜血与哀嚎。千百年来,它的奔流仿佛在吟唱着一曲古老而悲凉的歌。但今日,它的歌声,被一种更为宏大、也更为沉重的韵律所彻底压倒。那是一种由十数万人的心跳、呼吸与脚步汇聚而成的,属于战争的、令人窒息的脉动。

安州城下,以清川江为天然屏障,一座巨大的军城拔地而起。这并非一日之功。半月以来,数万民夫与辅兵,在明军工匠的指挥下,将这里打造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战争堡垒。绵延数十里的营盘,如同一头钢铁巨兽,匍匐在大地之上。壕沟深达两丈,底部插满了削尖的竹刺;壕沟之后,是层层叠叠的鹿角、铁蒺藜,以及半人高的土垒。土垒之后,才是那用巨木与铁皮加固的营墙。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座箭塔或炮台凸出,形成了交叉的、毫无死角的射击网。整个大营,沉默而狰狞,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进的凛冽杀气。

大营的中心、东方与南方,三面巨大的帅旗在凛冽的北风中猎猎作响,向着苍穹昭示着它们主人的身份。唐、桂、潞——三位大明朝最尊贵的藩王,此刻,将他们的命运与身后这十数万将士的性命,尽数押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帅旗之下,是十数万整装待发的将士。他们来自湖广、福建、浙江、南直隶……口音各异,背景不同,但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明王师。他们如同一柄柄收入鞘中的利刃,蛰伏于营寨的阴影之中,静静地,等待着来自北方的那场注定要到来的、决定国运的风暴。

中军大帐之内,牛油大烛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是此刻唯一的声响。空气凝重如铁,仿佛凝固了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巨大的军事沙盘,占据了帐篷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山川、河流、城池、道路,被工匠用彩色的泥土与木屑精准地还原出来。那条碧色的清川江模型,在沙盘上蜿蜒流淌,而江畔那座用木块与小旗堆砌的、结构复杂的营寨模型,正是他们此刻的立身之所。?狐¨恋.文*学¨ `已\发*布.最,新/章\节?

唐王朱聿键、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三位大明的藩王,此刻皆身着全套的亮银山文甲,甲胄的冰冷寒意透过内衬,紧贴着他们的皮肤。他们面沉似水,围立于沙盘之前,目光如刀,仿佛要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细节都刻入脑海。他们的身后,垂手肃立着申屠、林文正等一众被他们倚为心腹的“博士”与高级将领。这些“博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三王从民间、从军中、甚至是从海外招揽来的,精通军略、火器、营造、算学等“杂学”的奇人异士,是他们赖以维新图强的智囊团。

帐帘被一股猛烈的力道掀开,卷起的寒风让烛火剧烈地跳动了一下。一名风尘仆仆、盔甲上尚带着新鲜的泥土与已经干涸变黑的血渍的斥候校尉,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身上的疲惫与恐惧,如同实质的阴影,瞬间笼罩了整个大帐。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稳住身形,单膝跪地,声音嘶哑而急促,仿佛被砂纸打磨过一般:

“报——!启禀三位殿下!建奴主力,已全数渡过博川,其前锋离我大营,已不足百里!”

校尉剧烈地喘息着,胸膛如破旧的风箱般起伏。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地面,似乎不敢直视三位王爷的目光,那是因为他所目睹的景象,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军人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他停顿了片刻,才继续用带着无法抑制的颤音的语调说道:

“其势……其势遮天蔽日,漫山遍野!奴酋多尔衮亲率两黄旗、两红旗、两蓝旗主力居中,其镶白旗、正白旗由其弟多铎统帅,为左翼。奴酋阿济格统帅镶黄、镶红等部蒙古八旗为右翼。整个……整个阵列,东西延绵,怕是有三十里宽!奴酋更以其麾下汉军旗为前驱,在最前方……在最前方,更裹挟了至少五万以上的朝鲜新附军为炮灰!其总兵力……总兵力经过我等多支斥候队伍的反复核算、交叉比对……恐不下二十万之众!”

二十万!

这个数字,如同一柄无形的千钧重锤,狠狠地砸在帐内每一个人的心上。?k*s·y/x\s^w′.*c!o*m_大帐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连烛火的噼啪声都仿佛被这股沉重的压力所吞噬。即便是早已从皇帝陛下的密诏中得知敌军大致动向、并做好了心理准备的朱聿键,此刻听到这个被反复确认的、精确到令人绝望的数字,瞳孔也不由得猛地一缩,按在腰间刀柄上的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根根发白。

“好一个多尔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