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老臣站出,颤巍巍道:“皇上,掘墓之事,关乎皇家颜面与逝者尊严,还需谨慎呐。”但很快,便有支持掘墓之人反驳:“如今万民请愿,若不顺应民意,恐生民怨,于皇上圣名有损。”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胤禛眉头紧皱,心中烦闷不已。
而此时京城的百姓们在弘历的引导下,情绪愈发高涨,不断有人加入到请愿的队伍中。胤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自己的颜面与皇家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汹涌的民意。
此时,在紫禁城外,市民们居然发生了以前从未实现过的示威游行,这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第一次了。为首的几个市民(弘历暗中交代)举起横幅:“打倒轩辕坟三妖!为了大清!”旁边不计其数的市民听到这一声呼喊,纷纷呐喊道:“打倒轩辕坟三妖!为了大清!”
侍卫们试图去驱赶百姓,但这些百姓的阵容可以说是京城稍微有头有脸的都来了,加上法不责众,侍卫们没办法大开杀戒。这时候,步军统领德尔弼连忙到宫门口维持秩序:“百姓们!乡亲们!大家不要激动,这里是紫禁城,是不能冲的!”
百姓们哪里肯听,依旧喊着口号,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关于甄嬛等人是轩辕坟三妖的证据太过于充分了,他们不信也得信!德尔弼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苏培盛匆匆赶来,附在德尔弼耳边说了几句话,德尔弼脸色一变,点了点头。
苏培盛又赶忙进宫,向胤禛禀报:“皇上,如今百姓情绪激动,若强行镇压,恐生大乱。不如暂且答应掘墓之事,安抚民心,待此事平息后,再做打算。”胤禛听了,心中十分不悦,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长叹一声,点头同意。
胤禛宣布退朝,跟着苏培盛走到紫禁城的宫门口,与政务效率高,经常微服私访的康熙不同,胤禛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政务教育,加上他又怕别人篡权,事必躬亲,因此每天都忙,这还是多年以来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百姓。
胤禛登上紫禁城的皇城城墙,对宫门外的百姓说:“朕就是皇上!朕的子民们,你们的话朕听见了,大家赶紧回家吧。这样聚众本来不符合大清律令,但考虑到大家也是忠于朝廷,朕不会追究大家的!”胤禛努力模仿着自己记忆中康熙的亲民态度。
百姓们看到胤禛现身,呼喊声稍微小了些,但仍有人喊道:“皇上,您得答应掘墓,验证轩辕坟三妖之事!”胤禛眉头紧锁,强忍着心中的不悦,说道:“朕答应你们,会派人去掘开惠妃沈氏的墓,查明真相。但在此期间,你们都各自回家,莫要再聚众闹事。”
百姓们听了胤禛的话,这才逐渐安静下来,开始有序地散去。胤禛看着散去的百姓,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怒。他知道,这一切背后肯定有人在捣鬼,但一时之间却找不到头绪。回到宫中,胤禛立刻召见了苏培盛,问道:“苏培盛,你觉得此事背后是谁在主使?”
苏培盛以前帮着甄嬛的时候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现在心里准备投靠胤禩了,他一样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何况他也知道胤禩做事向来周全,可不像甄嬛需要别人帮忙擦屁股,于是苏培盛回答说:“此时难以定论,宫中与熹贵妃,叶庶人,还有死去的惠妃都有仇的,也就被圈禁在景仁宫的皇后娘娘了,也只有她有可能有如此能力调动这么多百姓。”
胤禛听到是宜修,心里的不安立刻就没了,宜修可是为他背了害死张晓的大黑锅,他怪都懒得怪宜修。
现在甄嬛的主角光环已经没有了,胤禛骨子里的独断爱权上来了。他让苏培盛退下,自己思考着挖开沈眉庄坟墓的事情。
多年来,胤禛被主角光环蒙蔽得几乎没脑子,但现在冷静下来,他又想起了沈眉庄生前的种种违和:沈眉庄对他明明一直冷淡,为什么那一天沈眉庄借口捡镯子,还说什么镯子能丢情义不能丢?而之后却又冷淡回去了…回过神来的胤禛顿时觉得百姓这一次舆论裹挟也许不是坏事,他想到这些以后,觉得自己也想看看沈眉庄墓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