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表面依旧恭敬地连连点头应承:“是,师父!”
他当然清楚,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解决当前的危机,确保雪霁无虞。!j+j·w\x¨c¨.,i¨n^f-o.
见此情形,北冥子略作思索后,顺势说道:“你刚出关,想必也有不少心得。”
“不妨说出来,让鬼谷子和荀子两位前辈为你指点迷津。”
言语之间,他又将鬼谷子与荀子抬得很高。
这样或许能让赤松子从中获益。
毕竟,鬼谷子是林尘的师父,荀子曾受林尘指导。
说不定可以从林尘传授的内容里分些给他。
即使不是林尘亲自教导,这对赤松子来说也定会大有裨益。
听罢,鬼谷子与荀子心知肚明北冥子的意图。
但考虑到北冥子曾救过林尘,加之他曾将收林尘为徒的机会相让,两人也就没有拒绝。
随后,鬼谷子开口道:“前辈之称实不敢当。”
“不过切磋一番倒是可以。”
一旁,荀子亦点头附和:“正是。”
“赤松子道友但说无妨,我们必当倾囊相授。”
因林尘的缘故,三人关系变得紧密相连。
只要力所能及,自然会尽力相助。
虽然他们对天宗的某些研究不够深入,但殊途同归,核心道理终究一致。
更何况,如今大家皆立足于修仙之道。
如此便如登高望远,见识当高出一筹!水至清则无鱼,言语点破迷津,振聋发聩。
听闻鬼谷子与荀子应允,赤松子忙表感激:“多谢二位前辈指点!”
因得知林尘乃仙人之体,拥有诸多仙术,赤松子心中更觉坦然,称鬼谷子与荀子为前辈亦心安理得。
于是,赤松子先谈自身心得:“二位前辈知晓,我擅长御剑之道。”
“闭关期间,我一心感知天地,欲于御剑时借取天地之力。·8*1*y.u.e`s+h~u¢.\c?o,m-”
“虽未达天人之境,却觉剑法似有不同。”
“不知二位有何看法?”
鬼谷子与荀子对视一眼,鬼谷子率先开口:“依我看,你若想让剑术与天地共鸣,不应仅靠借势。”
“应顺应天地之势才是正道。”
赤松子双眼一亮,急问:“何谓顺势?”
鬼谷子抚须道:“林尘曾授我两种剑术,其中一种御剑之法,便是依天地之势。”
“剑势起时,天地随之呼应。”
“非单纯借势所能及。”
“天宗追求的不正是融入天地、无我无物吗?”
赤松子恍然大悟,鬼谷子所言正是结合御剑术与百步飞剑的心得。
虽方法各异,皆殊途同归。
荀子补充道:“不仅如此,你的剑意亦需提升。”
如此,方能使剑招更具威力。
听闻此言,赤松子转而注视荀子,目光锐利。
荀子会意,继续阐述道:“我亦是借鉴林先生所授儒家之道,加以揣摩。”
“若贵派天宗之大道为无我。”
“何不以无我入意,使剑亦无我无剑?”
“这般剑意,单凭‘无’一字,就足以令对手难以捉摸。”
“此‘无’,既是剑意,亦是我道家独有的‘气’。”
这番见解,乃荀子借由林尘所传浩然正气诀推演所得。
既然儒家有浩然正气,道家自当拥有大道之‘无我之气’。
然而具体如何达成,还需赤松子自行领悟。
毕竟,道可引领方向。
路,却须由他独自前行。
赤松子听罢,再度有所体悟,陷入沉思,默不作声。
不仅赤松子,连晓梦、惊鲵、韩非等人亦全神贯注倾听。
甚至北冥子也专注聆听。-白!马?书!院` *追/蕞-薪′彰?节+
毕竟,他己臻至天人之境。
鬼谷子与荀子,同样达至仙途巅峰。
虽同为天人,但见识与认知却迥然相异。
首至天人试炼前夕,众人仍在聆听鬼谷子与荀子论道。
时光悄然流转。
终于,到了天人试炼当日。
北冥子、鬼谷子、荀子三人先行聚首。
随即,北冥子不自觉望向望仙坪方向,略显遗憾地说:“看来,林尘是无法赶上这次天人试炼了。”
鬼谷子闻言亦摇头道:“既如此,不必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