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刻,韩非终于理解了林尘的深意。.3\巴^墈~书*罔¢ ?首`发.
他随即问道:“你的意思是,要结束乱世,维持统一的局面?”
即便林尘清楚秦朝无法长久,仍收嬴政为记名 ** 。
林尘最后的话语中透着对天下统一的期待,他坦言:“确实如此。”
“以你的学识,应该清楚。”
“乱世纷争,得益者永远是权贵,受苦的总是平民百姓和普通士兵。”
“唯有早日实现统一,终结乱世,才能真正造福底层民众。”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韩非听后,眉头微皱,回应道:“可这对六国百姓未必公平。”
“秦国一统,受惠的只会是本国子民,而非六国百姓。”
“这样的统一,岂不是让六国百姓沦为‘二等公民’?”
另一边,荀子也忧虑地注视着林尘。他并非秦国人,无法像北冥子那样坦然接受这一切。在他看来,一旦秦国一统,六国百姓难免会陷入困境。历史上的胜国往往如此对待失败者。
这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一统天下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大规模战争,即便秦国获胜,也免不了巨大伤亡。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又怎能对“敌国”百姓心存善意?而作为秦国君主,嬴政自然会被视为站在本国子民一方,最终受苦的仍是六国百姓。
林尘察觉到他们的顾虑,笑着说道:“若嬴政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他就不配成为我的 ** 。”
此言一出,韩非顿时释然。既然统一己成定局,且六国百姓不会受到歧视,他还有什么理由反对?更何况,有林尘这位仙人担保。*s^h-a.n,s.h!a+n?y¢q¨.~c!o¨www.
他听出了林尘确是在为天下百姓着想。
随即,他严肃说道:“身为读书人,若大局己定,我绝不因私利阻挠统一之势。”
“多谢指教!”
说完,他向林尘恭敬行礼。
若林尘真要反对他,他也无力抵抗。毕竟,有仙人支持的秦国,他深知自己难以动摇。
但林尘的话让他完全信服。
林尘点头赞许:“很好。”
“凭你的才能,待天下统一后,定能施展抱负。”
林尘确实为韩非考虑过。因他的出现,李斯的命运偏离原轨迹,他认为让韩非接替李斯位置最恰当。这对韩非和大秦都有益。
韩非不仅是儒家大师,还精通法家,这会影响他的修行方向。
林尘观察韩非后微笑道:“我见你修炼浩然正气诀时似有新得。”
“不妨展示一二。”
林尘境界高于韩非,自然察觉到韩非修炼的不同。
韩非听闻,兴奋不己。
他赞叹道:“林尘仙人目光如炬,竟被您看出!”
他眼中闪烁光芒,愉悦解释:“修炼浩然正气诀后,虽内力提升,却无攻击手段。”
“我灵机一动,用浩然正气驾驭圣人真言。”
“竟有奇效!”
例如“三缄其口”。
此语源自孔子典故。
孔子至周,在太庙见金人,三缄其口,背上铭文曰:“古之慎言者。¢优-品_暁¢税/枉. -免^费¢悦?黩\”警示世人少言以免败事。
孔子敬仰周礼,来到周王祭祖的太庙前。
他见右侧阶梯前立着一尊青铜铸像,被其吸引。细看之下,发现此像嘴上有三张封条,背面刻着“古人慎言”西字。
孔子便对众人道:“谨记此言,做人当谨慎,如履薄冰,行于深渊之侧。”
“唯有如此,方能免祸。”
韩非闻言补充道:“若以浩然正气施行三缄其口,可使他人缄默。”
此言一出,北冥子、鬼谷子皆感诧异。
鬼谷子更显好奇:“施法即可使人闭口,妙哉!”
心中暗想,若得此技,与北冥子、荀子争辩岂非稳操胜券?
但他亦知,此乃韩非修炼浩然正气所致,他人难学。
北冥子附和:“确是奇事!浩然正气驾驭圣人真言,你心思果然独特。”
言语间,他对韩非投以赞赏目光。
荀子听罢,面露得意之色,他早己知晓韩非之事,对此深感骄傲。
林尘转向韩非说道:“愿闻其详,能否演示一番?”
他对韩非的领悟充满兴趣,此亦验证了他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