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浸透案头花。"
"嗯?"柳河东眼睛一亮,"这倒新奇!案头何来花?"
我解释道:"晚辈常夜读,墨香浸透纸笺,犹如纸上生花..."
"妙!"欧阳先生拍案,"以虚为实,颇有禅意!"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烈。一位姓马的老先生提议:"光行酒令不过瘾,不如我们效仿兰亭雅集,每人当场作诗一首如何?"
众人纷纷赞同。柳河东补充道:"题目就定为'咏怀',诗体不限。"
我心头一紧——来了!真正的考验到了!
侍者备好纸笔,众人开始埋头创作。我犹豫了一下,决定拿出那首创新的诗。毕竟在保守的翰林院我都主张革新,在这里更应该坚持自己的理念。
诗成后,侍者收走所有人的作品,由欧阳先生一一诵读品评。老儒们的诗作果然功力深厚,或雄浑,或婉约,各具特色。
最后读到我的诗时,欧阳先生特意清了清嗓子:"下面是林丫头的作品,题为《夜思》:"
"'夜色如墨染,
思绪似星繁。
欲把心事诉明月,
又恐明月笑我痴。'"
诗罢,厅内一片寂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难道他们觉得这诗太离经叛道?
突然,柳河东拍案而起:"好!好一个'又恐明月笑我痴'!虽不拘古法,却真情流露,浑然天成!"
其他大儒也纷纷点头称赞。只有一位姓黄的老先生皱眉道:"诗虽有意境,但格律全无,韵脚不齐,未免太过随意..."
"黄老此言差矣!"欧阳先生反驳,"诗贵真情实感,何必拘泥形式?林丫头此诗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
双方争论起来,我站在一旁不知所措。这时,柳河东突然问我:"林丫头,你自己如何看待诗词的格律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身上。我深吸一口气,坦然道:"晚辈以为,格律如衣冠,可使人端庄;但若束缚了真情实感,则不如舍去。好比人在家中,何必正襟危坐?"
"说得好!"柳河东大笑,"老夫最厌那些死守格律,内容却空洞无物的诗!林丫头年纪轻轻,见识不凡!"
黄老先生冷哼一声:"离经叛道!"
眼看争论愈演愈烈,欧阳先生连忙打圆场:"诸位,诗道广大,各有所好。今日我们以文会友,何必争个高低?来,继续饮酒!"
宴会气氛重新活跃起来。我长舒一口气,暗自庆幸过了这一关。
【叮!任务完成!】小想欢呼,【获得'高级诗词精通'!文坛认可度+30%!】
宴会持续到黄昏才散。临别时,柳河东特意对我说:"林丫头,有空来江南走走。那边的文风比京城开放,你会喜欢的。"
欧阳先生也拍拍我的肩:"丫头今日表现不错。记住,诗词之道,贵在真诚。不要因为他人非议就改变自己的风格。"
我感动地点头:"谢先生教诲。"
回程的马车上,谢景行微笑着说:"林大人今日可谓一战成名。柳河东从不轻易夸人,能得他一句称赞,胜过旁人千言万语。"
我揉了揉太阳穴:"可也得罪了黄老先生那派..."
"无妨。"谢景行不以为意,"文坛本就百家争鸣。有人讨厌你,说明你有自己的风格。"
我扑哧一笑:"谢大人这话倒是通透。"
回到林府,我累得直接瘫在床上。翠儿帮我梳洗更衣,喋喋不休地说着今天府里发生的琐事。我迷迷糊糊地听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想,我的才女梦想完成多少了?"
【已经75%了!】小想兴奋地说,【只要再创作出几首流传后世的代表作,就能100%完成才女梦想了!】
我望着床顶的纱帐,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的"京城第一草包",到如今的"文魁",这一路走来,真是如梦似幻...
正想着,翠儿突然说:"小姐,今天有个奇怪的人来府里打听您。"
我猛地坐起来:"什么人?"
"一个道士打扮的老者,说是小姐的故人。"翠儿回忆道,"他问了好多关于小姐小时候的事,还问小姐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
我心头一紧:"爹怎么说的?"
"老爷说小姐从小聪慧,尤其擅长诗词,三岁能诵诗,五岁能作对..."
我哭笑不得——我爹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