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7 月,随着清平镇在政治、经济、工业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军事建设也迎来了全新的战略布局阶段。幻想姬 埂薪蕞全
林深主导的征兵与新兵训练工作成效显着,继第二批新兵历经两月系统训练后,林风急需加强实力镇守新的势力领地,正式结束了他们的新兵训练生涯,将他们分配各营或组建新的营级编制。
为了今后实力扩充,第三批 5000 名新兵在 7 月前也完成了招募。
这批新兵因为人员过多,大大超出了原有新兵训练营的承受极限,满足新兵的训练需求,在原果敢与白岩村交界处,新建了一座可容纳 3000 人的现代化新兵训练营。
同时,通过系统兑换 30 名具备专业军事素养的教官充实作训处,为新兵训练提供教学保障。
面对周边英国殖民势力的军事威胁,林风基于战略防御需求,对第二批 3000 名新兵进行了科学分配,以充实和新建多个关键作战单位。
其中,选拔 400 名综合素质最为优异的新兵,与 183 名系统兑换的骨干力量,共同充实装甲 1 营(原 4营)。
该营驻守于滚弄对面新建的装甲军营,作为轻装甲作战单位,其主战装备配置为两个连共计 42 辆 3 号坦克 e/h 型、一个连 21 辆 4 号坦克 a/h 型,形成具备高机动性与中等火力的装甲突击力量。¨幻~想′姬? ^首\发.
与此同时,以 487 名新兵搭配 233 名系统兑换骨干,组建装甲 2 营,驻扎于白岩村装甲军营。
作为重装甲营,其装备体系更加强悍,配备两个连 42 辆黑豹坦克与一个连 21 辆虎王坦克,旨在承担攻坚作战与重型装甲对抗任务,成为军事力量中的核心突击力量。
在机械化步兵建设方面,400 名次等新兵与 183 名骨干充实机步 1 营(原 2 营),驻地位于田坝村新改建的机步军营。
487 名新兵联合 233 名骨干组建机步 2 营,驻守老街机步军营。
机步 1 营配备两个连 36 辆 m3 装甲车与一个连 27 辆 sdkfz234/2 型装甲车,侧重战场快速机动与侦察。
机步 2 营则以两个连 54 辆 sdkfz234/2 型装甲车和一个连 18 辆 m3 装甲车为主要装备,强化突击与支援能力,两个机步营形成互补的作战体系。白马书院 哽欣嶵筷
山地作战力量同样得到扩充,分别以 487 名新兵与 233 名骨干组建山地 3 营、山地 4 营。
山地 3 营驻扎于滚弄对面新建的步兵军营,其中下属 1 连驻守水电站西侧山头,担负保护关键能源设施的重任,2 连驻扎于南侧山头,严防敌军偷袭。
山地 4 营则驻守红星乡新建步兵营地,进一步完善山地防御与作战网络。
同时,原山地 1 营、山地 2 营分别调回南伞步兵军营与清水河步兵军营,优化区域防御布局。
空中作战力量实现扩编,以 150 名新兵与 150 名骨干组建航空 2 大队,原航空大队改称航空 1 大队。
航空 1 大队下辖 4 个中队,装备 48 架喷火 mk1 战斗机,承担制空权争夺与前线空中支援任务。
航空 2 大队配置更为多元,包含 1 个中队 12 架米格 15 战斗机、2 个中队 24 架喷火 mk24 战斗机以及 1 个中队 2 架同温层堡垒 b - 52 轰炸机,形成兼具空中格斗、对地攻击与战略轰炸能力的综合航空作战力量。
在江防体系构建上,111 名新兵与 50 名骨干组建江防 1 连,驻守滚弄镇西岸江防军营。
该连配备 9 艘 25 吨小炮艇,每艘装备一门改装的 75 毫米山炮与两挺 m42 机枪,其中 5 艘部署于滚弄水电站坝上,4 艘部署于坝下,构建起覆盖怒江江面的立体防御网络,有效防范水上威胁。
为提升指挥效率与作战协同性,林风对各营进行系统性重新编制。
对外编号采用 “兵种类型 + 编号” 的标准化格式,如山地 1 营、机步 2 营等,清晰明确各营作战属性。
内部编号则遵循 “兵种属性代码 + 编号” 原则,例如山地 1 营内部编号为 ,便于军事管理与作战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