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禹殚精竭虑治理人族的悠悠数十载里,人族宛如一颗蓬勃生长的参天巨树,势力不断向外延展。.5-4!看¨书` ·更^新-最^快?广袤的大地上,人族的村落与城镇如繁星般散布,日益繁茂。
外部,往昔那些妄图进犯的强族,在人族崛起的声威前,皆如霜打的茄子,不敢越雷池一步;内部,战乱的阴霾早已消散,和平的暖阳普照着每一寸土地。这般安稳的环境,使得人族的人口数量仿若燎原之火,呈指数级迅猛增长,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然而,岁月是把无情的刻刀,在人族蒸蒸日上的背后,大禹却被早年治水时留下的暗疾深深困扰。步入暮年的他,身体每况愈下,曾经挺拔的身姿变得佝偻,坚毅的面庞也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看着自己日益衰弱的身躯,大禹不得不开始思索人族共主之位的传承大计。
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更倾向于将这重担交予儿子启。启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聪慧,对各种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处理能力。
随着年岁增长,启愈发成熟稳重,其领导才能在诸多场合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禹眼中,启无疑是人族未来共主的不二人选。
但大禹心中还有另一份执念,他渴望能像尧舜那般,以禅让之美名留芳青史。这份对千古赞誉的追求,让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为了能两全其美,大禹一方面不动声色却又竭尽全力地为启积累势力。他安排启参与各类重要的人族事务,无论是部落间的协调,还是重大工程的规划,都让启深度介入,借此树立启在人族中的威望。
另一方面,他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要延续尧舜的禅让传统,广寻贤良之人,为共主之位觅得合适的接班人。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如沸水般炸开了锅。山叶屋 冕肺岳毒大臣们各执一词,纷纷举荐心中的理想人选。
有的大臣认为某些部落首领德高望重,在各自部落中素有贤名,且治理有方,定能引领人族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而更多的大臣则力挺大禹的儿子启,毕竟启在众人眼中,无论是智慧还是才能,都丝毫不逊色于他人,是共主之位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这场激烈的举荐潮中,官员伯益的呼声异军突起,几乎占据了大半。
伯益此人,智谋超群,对人族的发展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平日里,他不仅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广结善缘,与众多大臣交情匪浅。
在治理人族的诸多事务中,伯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无论是水利工程的修缮,还是律法制度的完善,都离不开他的智慧与努力。
也正因如此,他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众多大臣对他钦佩有加,纷纷举荐他为人族共主的合适人选。
大禹静静地看着朝堂上这场激烈的争论,表面上神色平静如水,可内心却似翻江倒海一般。
他深知,此次共主之位的角逐,绝非简单的个人竞争,而是各方势力的一次大碰撞。这场争斗的结果,将深刻影响人族未来的走向。
朝会结束后,大禹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他秘密地将一部分统兵权交到了儿子启的手中。这不仅是对启的信任,更是为启提供了一个展现实力的绝佳契机。
仿佛命运的齿轮早已安排好一切,恰在此时,北方部落突然发动叛乱。北方部落的勇士们如饿狼般凶猛,他们挥舞着武器,气势汹汹地向人族边境扑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大禹当机立断,任命启为平叛大军的统帅,责令他即刻率军北上,平息叛乱。¨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
启深知这是父亲给予他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他证明自己的难得机遇。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艰巨的任务。
启迅速展开行动,他精心挑选了人族中最为精锐的部队。这些士兵们个个身强体壮,武艺高强,对人族忠心耿耿。
启亲自到军营中鼓舞士气,他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士兵们,大声说道:
“兄弟们!北方部落的贼寇肆意践踏我们的家园,残害我们的同胞。我们身为人族的勇士,绝不能坐视不管!
此次出征,我们定要让那些贼寇知道,侵犯人族的代价!为了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