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真巧
汽车碾过青石板路时,杨柳正透过车窗数着街边掠过的梧桐树。ˉ±&精¥武-?.小:?1说′?网a ?-2追?最±!?新$¥章??节)
这是她第三次坐汽车,黑色老爷车比军车柔软许多,真皮座椅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赵太太的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上,手腕上通透碧绿的翡翠镯子凉丝丝地贴着皮肤。
“待会跟着我行礼就是。”赵太太的声音柔和,她今天穿着素色的马面裙,更显得人温婉,也是她听说杨柳今天第一次来祠堂,主动说要和她一起。
“好。”杨柳乖巧地点头,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新鞋子——浅粉缎面上两只蝴蝶,是冯如梦特意让绣娘为她绣的。
祠堂的朱漆大门“吱呀”一声打开时,惊飞了檐角铜铃下的麻雀。
杨柳仰头望着"赵氏祠堂"四个鎏金大字,阳光在匾额上流淌,晃得她眯起眼。
穿过朱红色的回廊时,她的目光被廊柱上雕刻的二十四孝图吸引,即使没有字句,也依然清晰的表达出了意思。
杨柳有些惊讶,看来老爷,还是一位十分孝顺的人。
赵太太走在前面:“来,女子皆是右脚先跨过门槛。”
杨柳小心翼翼地抬起脚照做。
香炉里的灰积得很厚,三支线香被冯如梦纤白的手指捏着。杨柳从红梅的手里接过香,学着冯如梦的样子跪在蒲团上。
膝盖陷入柔软的锦垫时,杨柳忽然想起了自己的亲生父母。¢s_o?k~a·n_s_h+u¨./c¨o-m′
“这是高祖,这是曾祖……”冯如梦指着牌位轻声介绍,沉香木牌位上金粉写的名字在烟雾中忽隐忽现。
杨柳有些失神,香灰突然折断,烫在她虎口,疼得她一哆嗦。
离开祠堂时,杨柳以为要原路返回,却见冯如梦转向西侧月亮门。
穿过门洞后又走了一小段路,眼前豁然开朗。白墙黛瓦的宅院卧在垂柳深处,飞檐上蹲着琉璃烧的脊兽,在朝阳里像团燃烧的火。
有不少人在里面忙碌着,看衣服都是赵家的佣人。
“这是?”杨柳好奇地看过去,眼前一大片皆是不同种类的花,错落有致,做成了花境。
“老爷年轻时置办的宅子。”冯如梦的绣鞋踩过青石板路,“枕梦园这名字,还是他翻了三夜书取的。”
杨柳看着冯如梦眼角细碎的纹路在晨光中舒展,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那日春华说的园子。
她想起在赵公馆书房里曾瞥见的那幅泛黄的照片——年轻的赵太太站在垂花门下,背后的景色似乎和这边一模一样。
有人肯为爱人花这样的心思,该是何等的幸运啊。
走过桥上时,边上池子里的锦鲤听见脚步声,纷纷聚到岸边。
冯如梦掰碎点心喂鱼,突然轻笑起来:“那会儿他刚当上上将,却像个毛头小子一样揣着全部饷银跑来找我,说‘梦如,只有这宅子才配得上你"。??×秒°章>?节?小ˉ-;说?网-|^ t+更~`新?最e¨快±?=”
杨柳望着水中自己模糊的倒影,微风吹落一片柳叶落在她肩头,冯如梦自然地伸手拂去,杨柳忽的有些鼻腔发酸。
“秋天来了。”赵太太看着手中发黄的落叶,“之前每年秋天我娘都会亲手做桂花糕,可惜来了这边之后,就再也没吃过那个味了。”
杨柳想试着安慰几句,却始终却无法开口。
回程的车上,杨柳一直望着窗外,玻璃上映出她恬静的侧脸。
今日赵玉山不在,于是赵太太又问杨柳想不想和她一起去逛逛,杨柳自然是同意了。
赵太太回去后又换了件藕荷色滚银边的旗袍,带着镶金耳环,正对着西洋镜描眉。
杨柳局促地站在一旁,看着红梅捧来一件淡粉色洋装,荷叶边的袖口,腰间缀着细碎的亮片,是她从未穿过的样式。
“太太,这……”杨柳手指触到裙摆又缩回,冯如梦转头轻笑,唇上新涂的胭脂泛着光泽:“傻孩子,试试看。”
黄包车穿行在梧桐树荫里,杨柳并膝规矩地坐着,生怕新裙子起皱,前面车夫脖颈晒得黝黑,豆大的汗珠顺着脊梁滚进洗得发白的褂子里。
下车时,冯如梦从钱包里排出两枚银元,听见车夫千恩万谢的声音,杨柳忍不住攥紧了裙摆。
赵太太这次带她去了家成衣店,刚踏进店门,穿西装的店老板就迎上来:“赵太太可有些日子没来了!”
他目光扫到杨柳时明显一愣。冯如梦轻摇团扇:“给我们家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