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心事
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房间,杨柳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突然意识到天色已经大亮。-d_q~s?x.s`.`c`o!m!
她猛地坐起身,看向时钟,已经九点十分了。
“糟了。”她手忙脚乱地掀开被子,枕头却被带得歪到一边,露出下面一抹鲜艳的红色。
杨柳疑惑地拿起那个红纸包,触手的质感很厚实。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叠崭新的钞票,加起来整整一百块。
红包里还夹着一张字条:【新年新气象,愿平安喜乐。——赵太太】
杨柳将红包贴在胸口,眼眶不自觉有些湿润,她想起小时候过年,娘亲也会在枕头下塞一个铜板,说是“压岁钱”。
洗漱完毕,杨柳轻手轻脚地下楼。
客厅里,赵玉山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二姨太徐雪琴则在一边陪着。赵玉山听到脚步声抬眼扫了她一下。
“老爷,二太太新年好。”杨柳扬起笑容问候道。
赵玉山哼了一声没说话,抖了抖报纸继续阅读,显然对她起得晚了有些不满。
杨柳笑僵在脸上,寄人篱下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是不是昨天守岁才起得晚了,快去吃早饭吧。[比???奇?t中D÷¤文′网±¤ )&最`新{章|o节§更?.2新3¨;快′”徐雪琴在一边解围道。
杨柳点点头,快步走向餐厅。
餐厅里的人看见杨柳,连忙端上来一直温着的早餐,杨柳用完后发现还没见过赵太太,她就问了一句。
“太太在厨房呢。”下人恭敬地回答。
“厨房?”杨柳疑惑,赵太太往常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她走到厨房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她愣住了。
赵太太挽着袖子站在灶台前,雪白的手腕上沾着面粉,正专注地揉着一团面,平日里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今天随意地挽着,几缕碎发垂在颊边,显得格外亲切。
“太太新年好,您这是在做什么?”杨柳惊讶地问道。
赵太太回头,脸上带着罕见的明媚笑容:“醒啦?快来尝尝这个。”
她指了指灶台上的蒸笼:“刚出锅的桂花糕。”
杨柳好奇地凑过去,香甜的桂花味扑面而来,蒸笼里躺着几块晶莹剔透的糕点,上面点缀着金黄的桂花,煞是好看。
“您怎么亲自下厨了?”杨柳接过赵太太递来的小碟子,桂花糕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赵太太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清晏要回来了! 再过一个星期左右。>^!卡?£卡?小@说+¤#网; a免/费?|阅?]读?.”
她擦了擦手:“这孩子从小就爱吃我做的江南点心,我怕手生了,先练练。”
“大少爷是个怎样的人?”杨柳好奇地问道。
赵清晏,赵家的大少爷,这是个她只从别人口中听过的人。
赵太太手上的动作顿了顿,笑容淡了几分:“聪明,固执,和他父亲年轻时一个样。”
她轻轻叹了口气:“就是太有主见了,非要跑去国外……”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赵声砚不知何时站在了厨房门口,黑色的长袍衬得他越发挺拔,他看了眼灶台上凌乱的面粉和食材,勾了勾嘴角:“母亲,该准备祭祖了。”
正午时分,两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向城郊的赵家祠堂。
杨柳和赵声砚坐在后一辆车里,透过车窗看着沿途的风景。
因为要祭祖,她今天穿了一身月白色的斜襟袄裙,头发简单地挽成发髻,看上去素净典雅,身边的赵声砚一袭黑袍,衬得侧脸轮廓如刀削般锋利,他一直沉默地望着窗外。
“俄语学的如何?”赵声砚忽然开口问了一句。
杨柳点点头:“密斯李说我学得很快,词我都能记住了,就是发音还得再练练。”
赵声砚点头,没有再说话。
杨柳隐约察觉到他像是有心事。
很快,汽车在一座古朴的宅院前停下,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赵氏宗祠”的匾额,两侧的石狮威严矗立。
赵玉山率先下车,赵太太挽着他走向祠堂,今天的赵太太穿着深紫色袄裙,发髻上只簪了一支白玉簪子,庄重而不失贵气。
祠堂内香烟缭绕,先祖的牌位整齐地排列在神龛上,供桌上摆满了各色祭品。
赵玉山站在祠堂前,神情肃穆,他和赵太太上前,恭敬地上了香,跪拜行礼,接着是徐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