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智者,如管仲、范蠡、桑弘羊、刘晏等人,都叹服他们的才能,到半夜才散去。
终章 跋语
考察需求的道理,如同万斛泉源,随地涌出,并非一端可以说尽。然而四位哲人所论,已涵盖要旨:以心性为根本,知晓需求源于人性;以实务为途径,明白需求显露于行迹;以天道为法则,领悟需求符合变易;以商用为发端,通达需求归于致用。
如今世人,有的说"需求创造论",认为需求可以凭空产生,这是不明本源。需求如同地下的火,虽然尚未显露而实际存在,考察需求的人,如同钻木取火,不是创造火,而是引出火。从前燧人氏并非创造火的需求,而是发现火的需求;神农氏并非创造药的需求,而是发现药的需求。
观览经典,《周易》说"穷理尽性",《大学》说"格物致知",《孟子》说"反求诸己",《老子》说"道法自然",虽然表述不同,但在考察需求的道理上,并无违背。圣贤的心意,都以知晓百姓的需求、解决百姓的困苦为要务,并非以炫耀智慧、惊骇世俗为能事。
愿后世的读者,观览此篇而有所领悟,做学问就穷尽道理以明了需求,治理天下就体察民情以知晓需求,经营商业就察觉时机以致用需求。如果能够这样,那么学术不流于空疏,治道不违背民心,商业不困于停滞,这也是四位哲人论道的深意。为此作跋。
喜欢杂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