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杂论对话 > 第216章 第一性原理浅解

第216章 第一性原理浅解

有套‘三步拆解法’:第一步,把问题定义到‘无法再分’的单元。比如‘如何提高会议效率’,不能停留在‘少开会’,要拆解成‘会议的本质是信息同步与决策,信息同步可以用文档,决策需要明确议程’。第二步,用‘物理学视角’看待问题:不管是团队管理还是产品设计,都问‘这里面的作用力是什么?’比如团队内耗的本质是‘目标不一致导致的能量损耗’。第三步,用‘反共识提问’挑战假设:‘为什么必须这样做?’去年我们组优化实验流程,问‘为什么样本必须在室温平衡30分钟?’结果发现只是十年前某篇论文的建议,实际5分钟就足够。这套方法就像健身中的‘深蹲’,看似基础,却能锻炼核心思维肌肉。”

陈曦(展示投资决策思维导图):“我的‘五why追问法’更适合商业场景。比如‘为什么这款留存率低?’第一层:用户觉得功能复杂。第二层:因为功能堆砌太多。第三层:产品经理想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第四层:缺乏用户分群思维。第五层:本质是没理解‘工具类的核心是解决单一高频痛点’。就像丰田生产线上,机器停机时工人必须问五个为什么,直到找到根本原因。我见过最有效的案例是某餐厅解决‘顾客抱怨上菜慢’:第一层:厨师忙不过来。第二层:备菜流程混乱。第三层:食材切配没标准化。第四层:缺乏动线设计。第五层:本质是厨房布局违背‘食材流动最短路径’原理,重新设计后上菜速度提升40%。追问时要注意:不能问成‘为什么你没做好’,而是‘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林墨(递过一张思维训练卡片):“这是我们事务所的‘本质翻译练习’:把每个专业术语翻译成‘小学生能听懂的话’。比如‘容积率’翻译成‘这块地能站多少人’,‘结构荷载’翻译成‘房子能扛多少重量’。去年带实习生设计社区中心,要求他们把‘人性化设计’翻译成‘老人买菜时能少走几步路,孩子玩耍时家长能一眼看到’。这种翻译迫使你跳出术语陷阱,回归需求本质。就像安藤忠雄解释‘光的教堂’:‘我只是在墙上开了个十字形的洞,让光自己来做设计’——没有用‘空间叙事’之类的术语,却道破建筑与光的本质关系。普通人可以每天选一个常用词,强迫自己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比如‘商业模式’=‘怎么赚钱,怎么持续赚钱’。”

李昂(在桌面上用手指划出流程图):“我更推荐‘第一性原理日记’:每天记录一个‘反经验’思考。比如‘今天堵车时想:交通拥堵的本质不是车多,而是车辆速度不一致导致的流体紊乱’,然后思考‘如何让车辆速度同步?’后来我们在测试道路上用v2x技术让车辆保持等距匀速,拥堵指数下降65%。记日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基于可验证的原理,不能空想;二是要记录‘拆解过程’,比如‘我把堵车拆解成车辆运动模型,发现速度方差超过15km\/h就会引发拥堵’。这就像达芬奇的笔记,不仅记录想法,还画满了解剖图和力学分析,让思维有迹可循。坚持三个月,你会发现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发生变化。”

五、终极警示:当“原理”成为新的教条

苏哲(合上笔记本,望向窗外的无人机编队):“最后一个深层问题:过度依赖第一性原理,会不会导致‘忽视经验的价值’?”

李昂(摇头笑道):“这让我想起spacex第一次火箭回收时,工程师按计算设定了着陆角度,结果失败了。后来一位老技师说‘你们算的是真空环境,现实中有风切变’,加上风阻补偿后才成功。第一性原理是‘地基’,经验是‘脚手架’,房子建好后可以拆掉脚手架,但打地基时不能没有它。我们现在的电池研发,既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结构,也会参考老技术员‘电解液颜色变深就该换’的经验——原理告诉你‘为什么’,经验告诉你‘什么时候’。”

周玥(调出量子隧穿效应图):“在量子物理中,‘隧穿效应’就是对‘原理绝对化’的最好反驳:按经典力学,粒子无法穿过势垒,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有一定概率能穿过去。这提醒我们:原理是‘大概率的规律’,但世界上存在小概率的例外。去年我们研发量子计算机时,理论计算某算法需要100个量子比特,实际用92个就实现了,因为‘量子纠缠的退相干效应’比理论预测的弱。第一性原理是‘思维的锚’,但不能成为‘思维的枷锁’,就像爱因斯坦既发现了相对论,也承认‘上帝不掷骰子’的局限性。”

陈曦(指着生物芯片上的微流道):“生物医学最能体现这种平衡。我们用第一性原理设计药物靶点,但临床试验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有些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