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鑫哥,我亲爱的鑫哥,你那速射弩的图纸出来了吗?啥时候让工匠们生产啊?”
陈鑫都被胡浩问烦了,但是他就是不告诉胡浩,工匠们都验证了好几款了,现在弓弦的绳子材料不行,如果解决不了,那复合弓在战场上害死他的主人。
当矿工们装备上新的锰钢镐头。这时他们挥动矿镐在岩壁上凿击,火星西溅中,深红色的赤铁矿纷纷剥落。
"比旧镐头省力一半!"矿工们兴奋地汇报,"就是手柄容易打滑..."
铁匠老约翰立刻提出改进方案:"缠上浸油麻绳如何?我的铁锤也用这个防滑。"
当胡浩看到矿工们用上了新镐头,内心那是无比的羡慕。
为了解决水泥浇筑后容易开裂的问题,陈鑫带着铁匠们用最土的办法造铁丝——先把铁锭烧红,两个壮汉用大锤反复捶打,硬生生砸成手指粗的铁条。老约翰想出个笨主意:在硬木板上凿出不同大小的凹槽,烧红的铁条依次穿过,靠人力拉扯变细。
"得退火!"艾伦提醒道。他们挖了个土坑,把拉细的铁丝埋进炭灰里慢慢冷却。拉出来的铁丝歪歪扭扭,粗细不均,但好歹能用了。陈鑫把几股铁丝拧在一起,强度反而更高。
"先凑合用!"蒋毅拍板道。工匠们把这种"麻花铁条"编成网,虽然卖相难看,但拌进水泥后,楼板确实结实了不少。
随着建材问题解决,蒋毅筹划己久的住宅工程终于启动。选址在营地东侧缓坡上,这里地基稳固、排水良好。陈鑫带着测绘队用石灰粉画出建筑轮廓,挖出十八个基桩。
"地基深度必须达到1.5米。"陈鑫向施工队解释,"这里的土层比较肥沃,表层土也比较松软,地基深一点,稳当。"
水泥浇筑是个技术活。陈鑫将铁丝骨架加碎石增强结构的工艺教给了工匠们,虽然没有钢筋,但编织成网状的铁丝显著提升了混凝土抗裂性,而碎石则增加了混凝土的承担压应力。艾伦则改进了木质振捣器——通过有规律的拍打让水泥浆充分密实。
墙体砌筑时,标准化砖块的优势尽显。工匠们很快掌握"三一砌筑法",墙体以每天一米的速度拔高。瓦片铺设更是引来围观,当最后一片红瓦严丝合缝地卡入檐槽,整个屋顶在夕阳下泛起温暖的涟漪。
二层单元楼封顶那天,全城居民聚集在工地周围。这栋占地三百多平米的建筑有着简洁的几何美感:矩形主体、拱形门窗、双坡屋顶与排水天沟浑然一体。最令人惊叹的是功能分区——十六户家庭共享公共厨房和仓储空间,每户都有独立卫浴。
"这叫集体住宅。"蒋毅向居民们解释,"下一步我们会建造配套的公共浴室和洗衣房。"
分配仪式充满温情。十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优先入住,当玛莎大婶带着他的孩子拿到铸铁钥匙时,这个历经磨难的妇人将钥匙紧紧贴在胸口。一楼最右边的房间奖励给了艾伦——表彰他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胡浩的二队也没闲着。虽然没有等到新型的速发复合弩,但是新锰钢箭头的战士们战力也是暴增,开始扩大清扫周边威胁的范围。狼人斥候的皮甲在新型箭矢面前如同纸糊,豺狼人储存的毒箭甚至来不及上弦就被火力覆盖。五天时间,安全边界向外推进了二十里。
"矿场周围己经安全了,运输路线畅通了。"胡浩在军事会议上展示地图,"采矿队现在可以安全抵达新发现的铜矿点。"
夜幕降临,新住宅亮起橘黄色的烛光。艾伦趴在自家窗台上,正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计算釉料配方。楼下飘来烤面包的香气,远处冶炼区的火光将云层染成暗红。
陈鑫敲门进来,手里捧着个素烧陶胚:"试试看,第一窑实验品。"
陶胚表面覆盖着层灰白釉料,在烛光下泛着贝壳般的光泽。艾伦小心地摩挲着断面:"己经开始玻化了...怎么做到的?"
"瓷石加草木灰。"陈鑫指着窗外的星空,"烧制时保持还原焰,没想到产生了这种影青效果。"
两人就着烛光讨论到深夜,从釉料配方聊到高炉自动化,再到未来的水利锻锤计划。当话题转到光学仪器时,艾伦突然想起什么,从壁橱里捧出个青铜匣。
"看看这个。"他神秘地掀开匣盖,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支水晶管,每支都封存着奇异物质:"'地脉'催化剂"、"星光感应剂"、"金属记忆合金"...
陈鑫拿起一支标着"热力增效"的琥珀色晶体:"这是?"
"我的秘传配方。"艾伦压低声音,"有些古代炼金术...或许能突破材料极限。比如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