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多。
养这么多战马,周铭早就破产。
满清从起家开始就在抢,抢完辽东抢内蒙,刚刚又抢完朝鲜。
要不然他们也得完犊子。
大明最应该做的,就是全线封锁,不让一粒粮食去关外。
天启做的就很好,把野猪皮拖的没脾气,最后选择硬攻宁远城。
一炮就给野猪皮干趴下。
至于重甲骑兵,能添加多少算多少。
不过周铭估计,不会超过六百人!
不是因为没装备,而是符合要求的战马太少,甚至合格的人也不多。
刚开始的蒙古人和马奴,己经基本淘汰,只有几十个大个子,还继续留存。
其他的重甲骑兵,都是一水的西北汉子,严格按照一米八以上挑选。
气力和耐力都得达标。
从组建开始到现在,姜毅和孟程发现合格的,只要不是百夫长,就会推荐上来。
却依旧只有三百多人。
这样的体格,加上三甲和重武器,一般的战马根本负担不起。
每次人还有力气,战马却己经乏力。
这两次战斗,一首都是一人三马,战斗时还要轻骑帮忙穿甲。
提供的吃喝都是百夫长级别,每天牛羊肉不断,耐力爆发力都是优中选优。
其实最好的重甲骑兵,还是在辽东。
在那白山黑水间长大的野人。
山参炖肉很常见。
造就的气力和耐力,都非常不错。
鞑清每年都要派兵去抓。
这些人,进入军队穿上三甲后,对阵明国家丁,往往都能以一敌三。
骑兵不能增加,那自然爆步兵。
这才是最划算的,步卒只需要吃粮拿银子,这些周铭多的是。
有骑兵教官词条在手,抽空教导一番,就能让他们成为骑马步兵。
为了不妨碍农忙,这次只征兵两万。
都是经过各个农场的百户,操练两个月以上的,至少一些常识都懂。
加上前段时间的一万步兵,那就是足足五万野战军。
可惜都缺少甲胄和弓箭。
例外还有下马关五千,花马池五千,镇远关也有三千,阿兰堡也是一千。
这些人都是城卫军,待遇比较差。
只希望杨鹤的速度慢点,让匠作坊能够多做一些装备。
历史上,不是说这杨鹤很菜么?
这剿灭起义军不是也很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