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玄桢记 > 第320章 凿开混沌水汪洋,疏凿功多禹力强

第320章 凿开混沌水汪洋,疏凿功多禹力强

换的?\"

王顺的膝盖砸在生满青苔的青砖上,额头磕出闷响:\"去岁冬至... 李大人差人传话,\" 他偷瞄帐外晃动的人影,\"说预备仓粮可暂借商队...\"

\"借往何处?\" 谢渊的手按在朱漆封面的《大吴律》上,封皮的獬豸纹硌得掌心发疼。

\"卖给... 徐州的粮商...\" 王顺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珠染红粗布袖口,\"三钱一石收霉粮,八钱一石卖新粮...\" 抖出的纸片上,县仓印的朱砂印泥边缘带着清晰的指纹 —— 那是仓促盖印时拇指滑过的痕迹。

谢渊接过纸片,凑近马灯细辨:\"印泥中掺的河州朱砂,\" 他敲了敲《河工月报》上李贤的批红,\"与布政使司用印一般无二,\" 指腹碾过印泥颗粒,\"连颗粒粗细都分毫不差。\" 突然提高声音:\"洪武爷设预备仓,是让你们拿百姓的保命粮换银子的?\"

帐外突然传来甲胄撞击声。李贤带着持械衙役闯入,手中漆盒的鎏金铜扣映着火光:\"谢大人,\" 他的喉结在蟒袍领口下滚动,\"此乃先帝亲赐尚方宝剑...\"

谢渊冷笑,将王顺的供词拍在铺满河防图的案上:\"来得好,\" 用青铜镇纸压住纸片,\"请李大人解释,\" 指尖点在模糊的官印上,\"为何县仓印的朱砂配比,\" 又指向《河工月报》,\"与大人批红用的分毫不差?\"

李贤的目光凝固在纸片上,三品孔雀补子因颤抖而泛起涟漪。他张了张嘴,却只能听见帐外黄河的咆哮,最终从紧咬的牙缝中挤出:\"仓官... 血口喷人...\"

八百里加急塘报递入紫禁城时,德佑帝正在翻阅描金的《永熙朝会典》。谢渊的奏报用玄色火漆封缄,封蜡上的獬豸纹按得深可见骨。展开奏折,\"预备仓亏空,非独水患,实乃官患\" 的小楷力透纸背,朱笔圈注的《河防通考》卷五条文赫然在目。

文华殿内,李贤的蟒袍拖过金砖,在地面留下道道褶皱。谢渊展开贴满黄色签条的账册,玉尺轻点泛黄的《大吴会典》条文:\"卷二百零三第三款,\" 声音如金钟轰鸣,\"预备仓粮不得挪作他用。\" 又举起河道测绘图,\"深挖河道致决堤淹仓,\" 图轴重重拍在御案,\"按《河防通考》卷五第十七条,\" 他望向刑部尚书,\"当如何论处?\"

刑部尚书陈智手捧《大吴律例》跪下,律典翻开在 \"河防篇\":\"私卖仓粮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致灾伤民者,\" 他的手指划过朱笔标注的附加条款,\"加等治罪,二罪并罚,\" 声音在殿内回荡,\"当斩立决,籍没全家。\"

李贤突然抬头,发髻间的玉簪摇摇欲坠:\"陛下!臣实因河工缺银...\"

谢渊踏前半步,官靴碾碎李贤掉落的簪缨:\"河工缺银,\" 他举起户部勘合底簿,\"当走公帑支领流程,\" 又展开晋商往来账目,\"你却勾结粮商,\" 指尖划过 \"十四万两\" 的朱笔记录,\"低价收霉粮充仓,高价卖新粮牟利,\" 指向殿外,\"泽州饿死的三百灾民,\" 顿了顿,\"可都是看着预备仓的空粮囤咽的气!\"

德佑帝盯着李贤煞白的脸,想起去年泽州奏折上的 \"仓廪充实\" 四字 —— 如今想来,竟是用百姓的白骨写成。他猛然拍案,玉镇纸碎成三瓣:\"依律,斩!\"

赈灾棚前,谢渊蹲下身,任衣衫褴褛的孩子拽住自己的衣袖。孩子的指甲缝里嵌着河泥,却紧紧攥着他的官带:\"大人,以后还有粮吃吗?\"

他解下随身的牛皮粮袋,系在孩子腰间:\"有,\" 望着远处正在用新石加固的堤坝,夯工们的号子声穿过风沙传来,\"只要堤坝用真材实料,\" 他摸了摸孩子的头,掌心触到粗粝的头发,\"仓里存着真粮,\" 望向天际线,\"就有饭吃。\"

行辕内,玄夜卫呈上从李贤住所搜出的账册,密密麻麻记着各省官员的 \"捐银\"。谢渊的手指划过 \"镇刑司工部 \" 等字样,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那些藏在账册后的名字,才是真正的巨蠹。

他铺开《河防图》,用墨笔圈住几个县名。烛光映着他眼下的青黑,却遮不住眼中的坚定:只要顺着粮款流向查下去,顺着河道痕迹追下去,终会让那些躲在天灾背后的人,在国法前现形。

片尾

夜色深沉,谢渊独坐案前,重读《预备仓条例》。烛火忽明忽暗,映着墙上的舆图 —— 黄河蜿蜒如带,七县星罗棋布。他想起初到决堤处时,百姓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