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玄桢记 > 第337章 安澜期永日,垂范赖君明

第337章 安澜期永日,垂范赖君明

。"张阿毛的铁锹纹该补补金粉了。" 王翁呵着白气,手中酒壶正是当年匠人凑钱所赠,"铁牛娘每天天不亮就来,说儿子的镐头在碑上,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碑阳的治河方略前,新任河官正带着学徒临摹,青石板上的墨迹未干 —— 那是谢渊昨日刚补的注脚,"三合土配比" 旁新刻了行小字:"石灰缺三成,以李老汉血衣为记"。学徒们的测绘尺搁在碑座铁犀脚下,映着雪光,恍若当年匠人遗落的工具重获新生。

冬至那日,三十六名匠人遗孤在碑前结拜。最小的虎娃抱着碑座铁犀的腿,奶声奶气地喊:"铁牛叔,阿毛哥,虎娃会认你们的名字啦!" 谢渊看着孩子们用红绳系在碑阴名字上的平安结,忽然想起刻碑时匠人说的话:"等咱孙子的孙子来看,就知道爷爷们没白死。"

他摸着碑额泛光的金粉,指尖掠过 "河清海晏",忽然听见河冰开裂的声响。转身望去,百姓们正推着独轮车运来新麦 —— 那是献给碑中匠人的祭品。雪落碑身,却掩不住碑阴名字上的金粉,它们在暮色中明明灭灭,像极了当年工棚里未熄的油灯,照着三十四个不屈的灵魂,永远守在他们用生命筑起的堤防旁。

谢渊知道,这碑早已不再是块石头。它是匠人锤凿下的汗血,是百姓手捧的五谷,是黄河水冲不毁的民心。当北风掠过碑顶,铁犀的嘶吼与河冰的碎裂声交织,恍若当年匠人堵决口时的呐喊,在河防史上,在每一个治河人的血脉里,永远奔涌不息。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立河防碑,可知河防非砖石之固,乃民心之固;碑铭非文字之刻,乃精神之刻。其于碑阳书方略,字里行间皆血泪;于碑阴勒民名,横竖撇捺俱忠魂。镇刑司欲毁其碑,却不知碑在民心,如黄河之水,愈阻愈奔涌。谢公此举,非为留名于石,乃铸魂于河 —— 河防之碑,终究是刻在百姓心里的无字丰碑。

喜欢玄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